返回第六章 身心安处  月待圆时花正好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接下来的几日,高恒清大部分时间便在岛上各处游走。有时全部人马一起出动,有时就三两个人,偶尔还会向春凤借了电动自行车不知道独自去了哪里。几天下来,把个本就不大的桂花岛逛了个遍。即便是岛民素常都不会去的龙王山那一边的公墓,他都专门花了半天功夫,也不知道他究竟要看些什么。有一次吴曼不解地问起,高恒清告诉她说:“考察项目,就像谈恋爱一样。相处时自然要去观察的一个人穿着和行为,了解他的性格与习惯,不过那多少都有刻意表现和表达自己的成分,因此未必真实。即使真实,也肯定不是他的全部。要想彻底弄明白这个人,彻底想明白他是不是我们的梦中情人,还需要了解他的点点滴滴,尤其是那些他自己都没意识到的细节。最不经意最容易被别人也被他自己忽略之处,才最能看出他内心深处的灵魂。”有时高恒清又一天都不出门,就在天井里或露台上一坐半天,看看风景,吹吹海风,一副逍遥自在自得其乐的样子。这时候,春凤总会沏上一壶好茶,完美地演绎主人的待客之道。高恒清喜欢向春凤询问岛上的风土人情和家常里短,像极了一个卦的邻居大妈。这时几个手下便在旁边静静听着,虽然没什么兴趣,趁机喝喝春凤的好茶也是一种享受。小宋却是受不了这样太不热闹的场景,每每总是不耐烦地制造些话题和事端,无非就是拿着高恒清和春凤打打趣。高恒清倒是不以为然,像是习惯了,也就随她去闹去搞笑。春凤本就是柔和的性子,听到就是微微一笑,并不着恼也更不在嘴上计较,最多红了脸找个由头走开。这么一来,小宋倒也自觉无趣。没有人配合的戏,她也唱不下去,便也转移了兴趣,不再喜欢凑过来闲聊,经常拉上吴曼满岛乱跑瞎逛。

一晃上岛已经四天,高恒清让小宋安排后天的归程,还特意叮嘱了最好是坐下午晚一点的渡轮离岛。几人在外面吃过晚饭,又到岛上的会所闲待了一会,喝了咖啡饮料,又做了足疗享受了按摩。回到房间,高恒清正要打开音响继续听那张逐渐习惯的民乐碟片,听到露台叮叮咚咚的又有了琴声,便去了露台。果然是春凤又在弹琴,这回她没弹古筝,换作了电子琴。

几日下来,跟老板娘春凤已经熟悉了,高恒清也就直接开门上了露台,打了声招呼便大马金刀地坐在那张茶桌旁,自己拿了茶杯沏茶。春凤也没有管他,一直弹完才停下手,也坐过来喝茶。在月色花香里跟春凤喝茶聊天,是高恒清在岛上最惬意的时段。等项目地块落实下来,在岛上开始办公时,不如就还住在春风客栈吧,甚至可以包下整个客栈,把项目公司办公也一并放在这里,高恒清心里想着。春凤总是落落大方,但话却少,所以大多数时间两个人只是静静地喝茶,眼神交流倒多过言语。一会儿,小宋一马当先带着其他几位也都上了露台,吵着也要喝茶。

这几日到处闲逛海聊,才知道春凤竟也算是桂花岛上的知名人物。桂花岛本就不大,互相之间即使不熟悉也都彼此认识,知根知底。有了小宋这个自来熟加卦精,一来二去地,对春凤的情况便也有些了解。

春凤家本非岛上原住民。当年特殊的年代里她的爷爷下放到桂花岛,父亲在岛上结了婚,生了她和妹妹秋霞。但不知道怎么回事,她爷爷落实政策回到省城时,春凤父母带着她们姐妹俩却留在了岛上。算是家学渊源,春凤从小学了古筝,也算是远近闻名的小神童。同龄孩子还没考高中,她就破格被音乐学院录取了。之后父母相继离世,她毕业后就留校当了老师,把妹妹也接到省城读书。但没过几年,也不知道因为什么,春凤就带着妹妹回到了桂花岛,开了这家客栈,这些年一直也不找对象不结婚,而她以前的同学里有的都已经两三个孩子满地跑了。妹妹秋霞考上了公安大学,前年才毕业,回来在岛上的派出所当了警察。

小宋是猴子屁股坐不住,哪里耐得了性子喝茶聊天,知道春凤当过音乐学院的民乐老师,就嚷着要春凤演奏,还特意点了《二泉映月。高恒清虽然嘴上训着小宋,说这也不是KTV怎么还点起歌来,但也乐意听春凤弹琴拉琴。春凤倒也大方,说你们愿意听那就献丑助兴了,叫上王建和小邱跟她一起去拿乐器。不一会儿,他们拿了乐器回来,倒把大家吓了一跳。三人手里大件小件一堆,最夸张的是还抬了一架扬琴出来,加上露台上本就放着的键盘和古筝,小宋直呼:“这是要开音乐会吗?!”手舞足蹈,兴奋得像个幼儿园孩子。

一开始场面还算正常,什么《二泉映月,什么《渔舟唱晚,什么《步步高,什么《春江花月夜,几个人搜肠刮肚地把她脑子里有限的乐曲点了一个遍。春凤也是不厌其烦,一会二胡,一会古筝,一会笛子,一会琵琶的。后来小宋也不管什么民乐西洋了,什么《爱的罗曼斯啊《月亮河啊《致爱丽丝啊这种也都点了出来。看来今天春凤也是兴致颇佳,一点也没有不耐烦,回房间取了吉他和单簧管出来,反正你要听什么她就给你演奏什么。小宋耳朵听着音乐,嘴巴还不老实,一会儿夸赞春凤演奏得好,什么“此曲只应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