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一转,发现有些不对劲,自己现在在大齐,不同的时空下,怎么会有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
难道是?一个念头浮现在李琦客的脑海里。
李琦客走到门口,被一个青衣小厮拦了下来,他打量了李琦客的穿着一番后,便不耐烦的说道:“票都卖完了,赶明儿再来吧。”
看到小厮的表情,李琦客明白了,便从怀里掏出二十文钱来,塞到了小厮手里道:“那不,我看着后边不有人站着的吗。”
李琦客故意指着后面端茶送水的小厮说道。
小厮掂了掂手里的钱,往里头瞅了瞅,话音软了点说道:“站票一百文钱,没茶水供应。”
“我日啊!站票都要一百文。”想到自己的计划,李琦客忍了下来,在心里暗骂道。
进到里面以后,李琦客看到那小厮将自己给的小费和门票钱都装进了自己的怀里,李琦客找了一个角落,靠着柱子站了下来。
这里面的布局像后世的茶楼,风格上又有点相声园子的感觉,按照大齐的说法应该叫瓦舍。
这会儿,台子上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太师椅,说书的先生还没来,而台下早已坐满了人。
李琦客看了看楼上和楼下的装修和摆设,再看了看堂内坐着的那些人的服饰,看来自己是捡了个漏。
这秦淮河边上只能容纳百来号人的瓦舍,不比那些比较大的瓦舍,看这消费层次应该属于档次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