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平日里连见了阎王也敢瞪眼,但却是个尊师重道的好孩子,这一点连沈老头子也叹服。只见他起身就把凳子恭恭敬敬放到沈中才屁股下,和颜悦色的告诉他:一切都在沈俊发的掌握之中。
筹备工作在沈俊发的掌握中有条不紊的紧张进行着,韩梅又一次见证了沈俊发身上的神奇魔力。他在村民大会上没有给大家空洞的展现未来的广阔前景,他仅有的底气只是:十年如一日积累的诚信和水利工程时期树立的可靠能干形象。他饱含深情的承诺:
“将来有我沈俊发一碗饭吃,就不会让大家空着碗。如果你们需要保证,‘贾国村的男儿一口吐沫一口钉’,这就是我沈俊发的保证。”
于是,韩梅看到一副波澜壮阔的景象:在隆隆炮声中,在滚滚黄烟中,在漫天的石屑灰尘之中,高举着锄头的村民争先恐后,先前被暴雨冲刷得面目全非的公路在男女老少的锄头下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三月里,吴金芳沿着焕然一新的公路一路前行,就是见多识广的他也不得不惊佩贾国山人民致富的热情。他还幽默地打趣道:
“为了迎接我,也不用劳师动众搞这么大的排场嘛!”
“你配得上这样的尊重。”沈老爷子对于吴金芳的到来满心欢喜,说道。
老人们成了吴金芳最忠实可靠的听众,年轻人都在围着沈俊发旋转,而孩子们宁愿冒着被家长巴掌伺候的风险,也要守在电视机前等着孙猴子大闹天宫,早已无暇顾及吴金芳神奇的故事。
“你培养了一个了不起的舵手啊!正好赶上一个好时代!”吴金芳说道。佛如一念便回顾了一生,他尽然有些失神,许久之后才释然的吐了一口气。
“是龙还是凤,要飞起来才得见真章。”沈老爷子看着眼神涣散的吴金芳,还真的担心他重新跌入记忆的深渊,回到他时间混乱、疯疯癫癫的时代。于是他拍了拍吴金芳的肩膀,说道。“老伙计,早就不是我们的年代啰!只要把我们的墓地留出来,年轻人的土地就让他们自己去倒腾吧!”
“我说老头子!我还等着和你分享四世同堂的好福分呢!”吴金芳回过神来,显然明白了老爷子的担心,哈哈大笑起来。而贾国村的历史证明,他们也的确得见那一天。
在春雨来临之前,吴金芳谢绝了参加开业大典的盛情挽留。他花费了一个下午才精挑细选出一个黄道吉日,据他所言,在众多黄道吉日中可谓在出类拔萃,将来必然风生水起。
耕种结束后,按照吴金芳推算指定的时辰,沈俊发筹备已久的事业在隆隆的鞭炮声正式起航,惊得几里之外的鸦雀也飞出老巢,盘旋在空中,以高昂的歌声庆祝这伟大的时刻。
沈秉昌为了给开业大典造势,特地盛情邀请了一批领导前来助阵,这也的确给了村民们极大的信心,吃了一颗大大的定心丸。虽然领导们对本地简陋得只剩下力气的开采条件表示担忧,但还是给以了最大的精神支持。
这可把秦屠夫乐坏了,自己的两个儿子摇身一变成了煤矿的创始人之一不说,领导们还单独接见了他这个小人物,当众称赞他的厨艺比县城的大厨还要高上一篾片。为了表达自己如火山般炙热的感激之情,他私下屠宰了一头自家的山羊当做谢礼,每位贵客离开时都喜笑颜开的接受了他的心意,带上一大块正宗的秦家山羊肉。他的慷慨不仅获得了领导的赏识,还获得了沈俊发藏在心底的感激,即便日后他家财万贯时,也没有忘记秦屠夫的一羊之恩。
傍晚,酒足饭饱的宾客在村民热情的欢送中心满意足的驱车离开,而沈秉昌因为一年难得回来几次,所以打算家住两日再回城里。
一同前来的还有沈秉昌的妻子,自从经过沈老爷子“大闹县政府”一役后,村里人都称呼她高太太。虽然她在到来之前不情不愿的表示:看见村里的路她就脚疼。但还是被她通情达理的父亲请出了家门,顺便好心的提醒她:“如果你想走起路来风风光光,最好穿上你的高跟皮鞋。”提起高跟鞋,高太太就恨不能找条地缝钻进去——这源自于几年前,她在沈老爷子面前心直口快的抱怨:村里的路走起来就像海绵,让她的高跟皮鞋难以发挥出双脚的灵巧性。但是沈老爷子回复她:“路是在脚下,不是在鞋下,因为光着脚照样能走路。”
反正这次穿着平底鞋的她,整整比沈秉昌矮了半个头,这伤害了她那股在城里倔强的大小姐派头。她抬头看着沈秉昌那如沐春风般迷人的侧脸,就感觉到自己的女权主义受到了忽视和挤压,挽着丈夫的双手暗中使着劲的往下坠。所以众人是远远就看见沈秉昌是斜歪着身子、蹑手蹑脚走过来的,直到高太太听到人群的哄笑、在人群中一眼就看到沈老爷子清瘦而高大的身影,才激灵灵的放松了绑着丈夫双手,好让沈秉昌走起来堂堂正正。
“这才像话嘛!”沈秉昌暗中拍了一巴掌她的屁股,对着她的耳朵悄声说道。
高太太原本将恼羞成怒,但转念一想,笑道:“让你先得瑟,回家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