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章 李林甫的第二道诗题!(第二更!)  开元情诗与剑榜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骆驼还没有上场,自己要是在诗里提前写出来有这事,那不就穿帮了嘛!

不急!不急!慢慢看!

在他自己这样看,旁人可就不是了——这小小稚童竟然能在一众青年才子的环绕下取得“上中”的评价,那可以说是很了不得了,无愧“神童”之名啊!

“陈家这孩子了不得!”

“我还以为别人说这孩子会写诗是谣传呢,哪知道真的会写!”

还有训孩子的:“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

“你什么你!还好意思哭!”

“不要喊我阿母,我不是你阿母!”

“……”

这边柳绘小娘子和老娘也很高兴,不仅陈成得了高评价,更厉害的是——

柳绘竟然没有被淘汰!

幸运地获得了一个“中上”的评价!

进入了第二轮!

别看那些获得了“中”等评价的家长蛮高兴,实际上与之前的座位等级有点差别,第一轮结束实行的是“末位淘汰制”,也就是说名义上说获得“中”等评价,但因为为了好听,没有“下”位,实际上就是最差一级的评价!

所谓的“中”级,实际上就是“不中”,不“中”,用洛阳话来说就是不“行”,不行就要被淘汰了!

“中上”则刚好可以不被淘汰,继续参加第二轮比拼!

柳绘和陈成都能参加第二轮,尹氏很满意,陈神童很不错很了得——但她尹金花教育出来的女儿也不差呀!

对不对?嘿嘿!

没被淘汰的小“诗人”们立即被安排到了新的座位中,根据自己的评价降一级来找座位,参加下一轮:

除了“上上”可以坐“上上”的位置之外,“上中”就坐原来“上”等的座位,“上”等坐原来“中上”的座位,“中上”坐“中”的座位。

至于获得“中”等评价、安慰奖的小宝贝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

这一下,在场的小宝贝们就走了七七八八,“考场”区域瞬间空旷起来。

陈成拿了“上中”的评价,坐到了“上”等宽敞的座位,还有一个小矮几供他伏案执笔,心里十分惬意。

第一轮不过是小陈我小试牛刀,看把你们惊讶的!

等着看我下一轮换到“上上”的位置吧!

柳绘仍然坐在自己第一轮的位置,羡慕地看着陈十一郎神气活现地坐在那么靠前、那么好的位置,不得不承认自己和陈十一郎差了两三岁,可学问上差距真的好大呀!

而且他还那么白!比我还白!哼!

众人坐定,等待第二轮诗题的下发——

警戒线外,洛阳百姓爆发新一轮的巨大呐喊,原来表演区域又来了几位“国宝级大咖”,国家队中的国家队,音乐家中的音乐家,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是也!

伴随着他们的,自然是圣人的“皇家交响乐团”,在兄弟三人的引领下,奏响了唐玄宗极其喜爱的《渭川曲》,作曲、指挥、筚篥、奏羯鼓、主唱,都是李龟年一手包办,堪称大唐“第一明星唱作人”了。

李龟年的大名,背过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的陈成自然也是不陌生,这位“流行巨星”在洛阳可真是了不得,达官显贵要是想让他到府上唱一曲,没有一万钱根本请不动!

有一万钱,人家还不一定乐意去呢!

他的富有程度可想而知了!

光是这兄弟三人在洛阳的豪宅,其规模甚至超过了公侯府第!

只怕仅仅逊色于眼前的五凤楼与上阳宫了!

但淳朴的大唐人还不太懂“仇富”:要不是皇帝过生日,平常洛阳小老百姓哪里有机会听李龟年三兄弟开一下金嗓?

这下连陈成也暂做休息,听听这三位仁兄是否有实力与后世春节联欢晚会男高音三巨头戴玉强、莫华伦、魏松相媲美。

……

“楼上高悬一轮月,云间谒帝紫微宫。”

与此同时,在五凤楼上紫微观中,大唐天子李隆基被他的爱妃、宠臣们左右环绕,笑语不断。

天子沐浴更衣完毕,这是刚刚到的,只见他头戴二十四梁通天冠,身穿赭黄金线龙袍,气宇轩昂,威风凛凛。

高力士向天子呈上了刚刚第一轮诗会中选来的试卷,供天子一一御览。

比较有趣的是,高力士并没有选择那些“上上之选”的好诗,反而大多是孩童的稚笔写就的“吉”“福”“寿”“千秋万世”等等——

越是年幼,越是笨拙的初学字的幼儿笔法,越好!

高力士显然是世界上最懂圣人心思的人,李隆基看罢龙颜大悦,放声大笑,连说“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并将其呈现给身边的武惠妃看。武惠妃也不禁莞尔,一笑之下,明媚动人。

武惠妃年近四旬,快当奶奶的人了,却仍风姿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