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九华山光彩门户 少寨主初闯江湖  金明闯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自悠。老掌门过世后,把掌门之位传给了大徒弟客卿,大徒弟也不负众望,除了发展弟子门人外,又在九华山建立了”清莲寨“。寨中除了本门子弟,还有些被仇家追杀、被官府通缉的江湖之士。王掌门经常统领群雄下山劫掠官商,号称替天行道。

因王天来从小得父亲细心培养,十七岁之时,功夫在同龄人中已是翘楚,再加上山寨陆续有高人进出,这个指点几句,那个点拨数招,功夫更是与日俱增。

天来时常与父亲切磋武功,老寨主每次必定用尽全力,稍不留神,就会被儿子占了上风,心中是又喜又忧。喜的是儿子如此了得,忧的是自己日薄西山。

“父亲,这七十二路无常剑我最近练的有些奇怪,总觉得每练到一处刺招,真气不能随剑招涌出,似乎使不出足够的内劲。“说完使出一招”流星赶月。“剑气随剑端直射飞出,旁边的树木竟也轻晃了数下。

“孩子,武学之道,在于勤学苦练,内功心法口诀,需每日不停背诵。当炉火纯青之时,和剑招自然融汇,才能威力无比,你不要急于求成才好。“

儿子觉得甚有道理,就不自觉的得背起了第一式心法口诀:

“道游诸天走心脉,气海稍陈中气在。”

又练了第一式的剑招“泉水披晖点路间。”总觉得内力不能融会贯通,暗自想到:这剑法还得苦练才是。

一日清晨,老寨主与众人刚在聚义厅坐下,就有探子来报:“据廖城县内兄弟禀报,前些日子我们寨内被俘虏的义士共计三十三人,正在发往辽西锦州途中。因大明边关战事吃紧,四处都在加铸城墙,寨内兄弟都被派去做了苦力。”

“父亲,儿子愿带兄弟们前去营救。想必以孩儿的武功,官府中人无一可敌!”王天来一马当先地站出来。

前几日,老寨主曾带几十弟兄到廖成县内做买卖,不料东窗事发,被县城内官兵发现,老寨主在护卫的拼死保护下,才得逃出县城,结果有三十多名兄弟被生擒,其中王老当家的护卫李鸣也在其中。近来几日,寨中之人均在打听,看这些人将如何处置。

“少寨主,莫慌。可研习下形式再做决议。”寨内有一文人名叫白九儿,是山上的军师智囊。但凡寨内大事小情,老寨主王客卿尽皆请教。因为此人穿着打扮为羽扇纶巾,所以人送外号“小孔明。”

“据白九儿所闻,老当家的随身护卫李鸣兄弟,就是塔山寨主的外甥,这塔山山寨,又恰逢在锦州城外,是入城的必经之路。如少寨主轻装简从,加快行程,在官府之前赶到塔山,向那寨主诉说情由,他必没有袖手旁观之理。那时你们兵合一处,在山沟丘壑中埋伏敌军,以逸待劳,当收奇效。”

众人听后啧啧点头。

“先生言之有理,可若那塔山寨主不予帮忙,我等弟兄岂不是深陷囹圄,与此同时,也耽搁了最佳的营救时机?’’王客卿稳坐厅中黄木交椅,手捻长须垂询。

小孔明将扇子落于胸前,微微一欠身,“寨主所言极是,白九儿考虑不周,是否可让少寨主多带些金银厚礼,到了塔山,也彰显了我等诚意,想那塔山寨主,也份属绿林同道,在辽西地区颇有名望,既有亲外甥落难,又有少寨主携重金前往,必然不想落个不仁不义的名声。倘若寨主冒然率众下山,沿路皆有官兵不说,恐大队人马到时,三十余名弟兄已经被禁城内,到时也束手无策。”

“军师说的在理!我愿意随少当家前往!我也愿辅佐少寨主!“聚义厅内一时人声鼎沸。

王天来再次向父亲请战。

“天来我儿,以你现今的武功造诣,对付百余人官兵,为父并不担心,唯恐你江湖经验不足,途中着了小人的道。

你若想去,势必带几个有经验的老江湖。”王客卿不等儿子答话,就喊道:

“钟神秀、宋云海。你们随少寨主前往!”两人皆是老当家的贴身护卫。这宋云海勇猛刚强,那钟神秀则是机警过人。

少当家又挑了几个武功高强的随从,还多准备了些金银细软,老当家又把随从叫到跟前嘱咐了许多,又将家传的护身宝玉交于儿子.教导儿子随身携带,可保平安。

这一日临行前,天来拜别了久在病床的母亲,又准备去向父亲辞行。

父亲率群雄送到了山寨门口,山寨门外有一长案,案子上早已备好了几碗烈酒。

“儿子,此行前去,救人固然要救得,可一切都不要勉强为之,凡事三思而行。一旦有突发状况,定要权益行事。如果那塔山头头不肯出手帮忙,尽早回来再做商议!”老父亲双眼婆娑,似乎是欲言又止,猛的端起酒来一饮而尽。天来道了句:爹爹放心,也是一饮皆尽。又有几个要好的弟兄过来,跟天来喝了送行酒。少当家抱拳后躬身一礼,辞行众人。

随着逐渐消逝的马蹄声,老寨主睁开了咪着双眼。大喝一声:

“众家弟兄,回山寨!”

天来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