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一旦获悉了这个消息,必然出兵啊!”
“末将愿率兵镇守北境!”
“末将愿往!”
不过,作为庶家族叔的刘岸铭摇了摇头:
“既然杨礼藩全军覆没,沈思诚断然没有就此停下的道理。北境守军已经没有胆子再打了,他只要继续进军,安南、普安怕是要望风而降。”
虽然有个别幕僚、家将反驳,但都只敢说“未必”,而绝对不敢用“必不”。
刘文山对着他的族叔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他的说法:“是啊,如果再派援兵,万一没有城池立足,再遭沈家歼灭的话……恐怕沈思诚会直接取了兴义府全境啊。”
舍不得北二县,继续在全境摊薄已经捉襟见肘的兵力,就会面临被沈思诚“换家”的风险。
到时候,安顺府守不守得住,对沈思诚都无所谓了,大不了就先龟缩到兴义府嘛。
再说了,那时候的沈思诚会怎么样,都跟兴义刘氏没有关系了——按照惯例,内战中丢光了地盘的军阀大概率是要灭门的,至少嫡传的一脉是肯定要被赶尽杀绝的。
刘文山表态以后,幕僚们就开始附和起来:
“让出安南、普安两县,还能让沈思诚和昭通府接壤,说不定以后还有渔翁得利的机会。寸土不让,恐怕最后要寸土不存。”
“主公英明,我们的军力守住南境还是绰绰有余的。”
刘文山点了点头,又把议题转到了对外政策上。
不过,放弃北境的基调既然已经定下,剩下的问题也就相对简单了。
很快,兴义刘氏的高层就达成了对安顺沈家“假意臣服,伺机背刺”的共识。
接下来的三天,沈思诚兵不血刃,全取安南、普安两县,还有王家兄弟战死的消息接二连三地传到了兴义府城。
刘文山懊恼之余,又有一丝侥幸得生的感觉——刘家总归不至于今年就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