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
尴尬了半秒钟,刘陆就急切地问道。
“约四百,悉数着甲。”
“只有四百?”王小河兴奋地再次询问。
“回禀大人,官道上贼军确实只四百人。”
“四百……沈家想干什么?还全是精锐……”刘陆皱着眉头,捋着胡须。
“奇袭?”王小河稍稍发挥了一下他的聪明才智。
“你见过走官道去搞奇袭的吗?”刘陆不由得以手抚额,接着又问:“打着什么旗号?”
“安顺将军沈、沈氏宗家的家纹。”
“张万忠、沈烈的旗帜可有看见?”
“没有。”
刘陆顿时双目瞪圆,嘴巴微张——被惊呆了。
王小河倒是更兴奋了:“沈家小儿竟然跑这儿来了?沈烈那悍厮还没跟着?老刘,天大的功绩就在眼前啊,老刘?”
如果沈思诚在这里,一定会吐槽说:沈烈不是德国人,休想送他去骨科。
眼见刘陆毫无回应,王小河不由得伸手在刘陆面前晃了晃。
回过神的刘陆也暂时没理王小河,而是先对翎羽甲士摆了摆手:“下去领赏吧。”
“喏。”
“你说这沈家小儿……扔下府城和安平不管,沈烈也不带着,来我们这儿凑什么热闹?”
刘陆的眉头拧得更紧了。
“老刘!管他来做什么,咱做了他,那还不是大功一件?”
说到这里,王小河神色突然一滞,挠了挠头:“呀……不过我听说,那沈家小儿好像很能打,据说沈烈都打不赢他。”
刘陆颇为无奈地瞥了他一眼:“我且问你,你打得过刘少将军吗?”
“认真打我起码能打三个!但场面上我哪敢赢啊?”王小河尬笑了一下,接着又拍了拍脑袋,咧嘴大笑起来:“噢对、对,是这个理儿,小将军们的武艺传闻可做不得数!”
刘陆点点头:“看来是个干啥啥不行的二愣子,带的全是精锐,还贪图安逸,大摇大摆地走官道……万一他真觉得自己很能打,手下也劝不动……那我们占的便宜就大了去了。”
“咱干他一票?”
“干了!”
……
就在刘陆、王小河所部400名兴义军士进驻关岭铺的同时,沈思诚的本部人马也来到了镇宁州城。
当地守将刚到城门迎接,就被沈思诚打发回去管城防了——他完全没有把守备军力带走的打算。
镇宁州戍卒约500人,战斗力要比府兵更逊几分,在野战中能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
永宁州的地势相对安顺府城周边要复杂得多,除了官道之外基本没有大军通行的条件。
不过,尽管沈思诚的兵力很少、俱是精锐,却还是选择了走官道。
不仅刘陆不理解,沈氏家将们也有不少疑惑,不过大多数碍于身份,不敢乱问。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
“主公……”
犹豫了好一阵子,罗宪还是问了出来:“既然咱带的都是武士……干嘛还要走官道呢?”
“省时间、省力气。”
看着这个一脸茫然的亲随,沈思诚笑了笑,接着说:“也得方便贼人主动找上来啊……咱要收拾的,可不只是兴义府。”
一边解释着,一边在心里叹息:这些家将还是格局小了点儿,这还没打起来呢,就老想着怎么秀,全然忽略了“小地图”。
不过罗宪这名儿……怎么听着就有种耳熟的感觉呢?
这时候,一名斥候来到军前:“报!道前十里发现敌军!正在沿官道向我军逼近,数量大约三百五十!”
沈思诚摆了摆手:“知道了,传令收缩探圈,多留意山林的情况!”
“是!”
又走了约莫三、四里路,探子也没发现兴义军在山林里搞什么小动作,看起来是打定了主意要正面打一场了。
于是,沈思诚命令停止进军,并招呼了全军准备战斗。
虽说是全军……不过自己这点儿人手要是放到全战三国的游戏里……似乎也就两队兵。
根据情报,似乎对面也是这么“两队”……
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全面战争:村长”?
想到这儿,沈思诚不由得苦笑了一下。
很快,随着兴义军的人马绕过了一个弯道,敌对双方分别出现在了对方的视野中。
“小河,你说……咱约他阵前斗将怎么样?”刘陆眯着眼,一脸坏笑。
“啊?”王小河的表情过于惊异,以至于脸都快抽筋了。
眼下可是汉家军伍堂堂之阵的对决,武将要发挥武勇也是在战阵中见机行事,哪有什么阵前斗将的说法?这又不是几个酋长打群架。
刘陆也明白王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