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 陛下不智啊  崛起崇祯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潼关,西北的战略要地,和秦、晋、豫三省交接,关中的东大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此时,这里是川陕巡抚孙传庭的行辕所在地。

近段时间来,这个不大却异常险要的潼关卫所,大军云集,戒备森严。

几个月前,过天星、混天星的叛军从甘肃徽县、天水市等地经凤翔将通向澄城时,孙传庭指挥其部,分五路合击该叛军于杨家岭、黄龙山一带,捕杀叛贼二千余人。

接着又在陕西富县以西、合水以东的方圆三、四百里的深沟峡谷内采用分兵堵截,机动设伏的战术再败闯逆。

同时,孙传庭在打退了驰援陕西叛军的马进忠、马光玉所率领的宛、洛之部后,又与洪承畴在潼关南原以重兵埋伏,使闯王李自成部几乎全军覆没。

之后,一路围剿,十面张网,闯逆李自成仅以十八骑突围而走。

至此,陕西境内的叛军几乎被镇压下去,明军形势一片大好。

只是在这个时候,建奴入侵京畿,崇祯皇帝急调孙传庭进京勤王。

帅帐里,时年四十五岁的孙传庭,孤坐案前,狼毫高悬,脑海翻滚,思绪纷杂,久久不能落笔,神态中俱是纠结。

不知多久,砚台内调磨好的墨渍隐隐有风干之势,孙传庭却是把笔一放,长叹起身,案前的奏折上,一字未有。

他实在不知如何回旨?

按理,陛下有旨,他只要遵旨而行便可。

可是,他实在不甘心呐!

闯逆李自成在大军围剿之下,已是穷途末路,只需坚持不解缩小包围圈,束手就擒指日可待。

前往河南、湖广、蓝田、渭南,所有关隘均已派重兵堵死,背后有洪承畴紧追不放,逆贼至此,已如鸟入笼中,插翅难飞。

可是,如果此刻放弃围剿,闯逆死灰复燃,卷土重来犹未可知?

想那逆贼李自成虽系屡败之贼,却颇有智谋,且得部下死力,远非曹操等其他流贼可比。

若侥幸逃脱,使剿贼大业功亏一篑,上贻君父之忧,下为百姓留无穷之患。

然而令孙传庭棘手的是,纵使他抗旨不尊,继续围剿闯逆,可短时间能抓到闯逆吗?

老实说,他并没有把握。

闯逆李自成逃往的商洛山区,绵延数百里,十几个人往大山一钻,朝廷大军根本无法搜查出来。

而且,商洛周围的村落,迭经流贼过往盘踞,多与贼互通声气,反与官兵为仇。

孙传庭能做的,只能通令商洛大小山寨、各处士绅,一俟流贼出现踪迹,务必率乡勇将大小山路,层层封锁,步步拦截,布下天罗地网,不使一贼逃逸。

可是,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而令孙传庭苦恼的是,目前他偏偏缺少时间。

若是只要三五天甚至半个月,他孙传庭哪怕拼着让陛下责罚,也一定抗旨不尊,誓死要铲除闯逆。

可是,如果是要三五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呢?

那他就没法和陛下交代了,也不是为臣的道理。

君王有难,京城被围,做臣子的却抗旨不尊,耗费粮饷大军在此碌碌无为,说破天也是他没道理呀!

唉!

一声长叹,在帅帐内悠远绵长,尽显无奈!

孙传庭紧蹙双眉,宽阔的额头皱纹密布,忧心忡忡。

想他一生杀伐果断,遇事向来雷厉风行,不意被一纸黄陵束缚得左右为难,动弹不得。

“陛下不智啊!”

负手而立,忧思过后,孙传庭慷然而叹。

老实讲,他对陛下召集他和洪承畴进京勤王颇感不以为然。

众所周知,鞑虏打的明显是围魏救赵的注意,目的就是让大明首尾不得兼顾,破坏朝廷剿贼的计划。

其实在他看来,最正确的方法就是不管不顾,或者举全国之力全心全意干倒一个,这才是长久之计。

在军事上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永远是兵家的不二选项。

从目前的时局来看,全力围剿叛贼无疑比攻打鞑虏来得有效快捷,也更省心省力。

攘外必先安内!

鞑虏只是骚扰大明,牵制朝廷的军队,最后终究还是要退出关外,影响不了朝廷的统治。

可是,叛贼却是可以掀翻大明朝廷,达到改朝换代的后果。

这其中,孰轻孰重,自然是一目了然。

当然了,朝廷若是能举全国之力,歼灭入侵的鞑虏全部甚至半部,然后挟大胜外敌之威,转而围剿叛贼,那也有事半功倍之效。

毕竟,战胜外敌是最涨士气,凝聚人心的不二法宝。

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只不过,这条路何其难也!

倒不是他孙传庭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畏惧鞑虏兵锋之利,而是朝局就是如此。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