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场开始,一连串的雷人举动就把简杭雷得外焦里嫩,连开口说话的机会都是刚刚才得到。
但是初县令好像非常着急把女儿送出去,都不怎么想让简杭说话,没等简杭拒绝,他便把脸色一拉,威严的气势立刻涌现。
“蒲先生,可是对小女颜色不满,还是认为小女有犯过不守妇德之事,配不上先生你?”
我去,这话怎么说的?
简杭知道,明清之际朱明理学兴盛,女子抛头露面已是大忌,再被人学舌有不守妇德之事,只怕立刻得自杀才能自证清白。
他虽然不知道初县令这个当亲爹的为什么一定要把女儿嫁给他,却也知道这个时候再不开口就会有大祸临头。
“承蒙初大人器重,学生心中感激不尽。
学生绝非有对小姐非议之心,实在是自问无德无能,不足以匹配初小姐,还望大人明察,万万不可因学生之故令小姐蒙尘。”
实话说,简杭打心眼儿里不想说这话的,对方可是县令家千金初璞,不管从哪方面来看都是娇滴滴的大美人儿一名,他怎么会愿意把送上门来的美人儿往外赶呢?
不过嘛,国人办事向来喜欢含蓄,县令大人主动送女上门就已经相当出格,他这边再毫不谦虚地直接来一句:“成,把你闺女交给我吧,明年就能让你抱上外孙。”
说不得,这位初县令立马就反悔,喊人把他给干掉呢。
怎么着也得来个三谦四让,然后再摆出一副受之有愧的嘴脸笑纳才是。
“蒲先生有所不知,唉……”
初县令长叹一声,摆手道:“尔等速速离去。”
捕快们把盛有600两白花花银子的盘子放下,带着那群村妇和幼童从缆桥上离开,木屋里只剩下初县令夫妇父女还有简杭四人。
“蒲先生,莫怪初某唐突,实在是初某心有苦楚,非如此行事不得以避祸啊……”
随着初县令的讲述,简杭很快明白了这位初县令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强行嫁女的荒唐事来。
当今的皇家,年年都要选秀,每年这个时候全国各地都要选出身家清白、面容姣好的妙龄女子送进京城,给皇帝老儿充斥后宫。
百姓们无法猜度那些被选中的秀女在后宫中如何风光,他们只是听传言说,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宫女发疯或者自杀,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宫女因为想要逃出后宫暴毙而亡。
如果初县令是那种一心在仕途上钻营、根本不顾女儿终身幸福的混蛋,那他肯定会主动把女儿打扮好送进京城。
偏偏初县令是个心疼女儿如命的好父亲,根本不愿意女儿初璞受那样的苦难,所以在初选时他向上边汇报说女儿已嫁,不能参加选秀。
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这件事情被初县令的政敌知道后捅了出去,上边派人下来巡查,明天就要到金华。
这种事情如果查实了,那可就是欺君大罪,是要诛九族的。
初县令知道消息之后,也顾不得其它,满县城地给女儿找如意良配。
只要能抢在今晚之前他把女儿嫁了出去,就算明天上边下来巡查也不能说什么,毕竟皇上身份尊贵,万万不能要一个在别人家过过夜的女子。
到时候他再找背后靠山活动活动,怎么也能糊弄过去。
但问题是,初县令的政敌十分精明,早早地就把他犯下欺君大罪的事情宣扬了出去。
在随时都会被砍头的情况下,金华城又有哪个敢娶初璞小姐?
逼不得已,初县令决定在事发之前,借着到山中兰若寺礼佛的名义,携全家老小举家出逃避难。
路上偶遇一群村妇拦轿告状,询问得知是因为她们认为老秀才蒲松龄不是东西,靠吓唬小孩子售卖书籍赚钱。
初县令听闻到蒲松龄的名字登时眼前一亮,县城里的年青人心有顾忌没人敢娶他的女儿,想来这位单身度日的老秀才蒲松龄应该不会有这样那样的担忧。
虽然年纪稍微大了点,怎么说也是个知书达理的秀才,只要过了今日一劫,自已不去亏待他,想来他也不会委屈自已女儿。
初县令想到就做,立刻带着一众人等风风火火地赶往蒲松龄的住处。
但是在接近聊斋之前,他又担忧起蒲松龄为人贪财鄙薄,决定悄悄跟在村妇们身后考察蒲松龄的为人。
这一考察不当紧,给初县令发现真相,原来蒲松龄不但不贪财,还有大才,仅凭一本《牧童巧逮狼就能启发众多幼童立大志准备为国成材。
初小姐眼见于此,心生感动,当即决定非蒲松龄不嫁。
初县令夫妇也是万分满意,当机立断立马要把闺女嫁给蒲松龄。
讲到最后,初县令眼含热泪苦苦哀求道:“蒲先生,如今偌大金华竟无一人肯救初某全家,还请先生看在初某在金华操劳多年的份上,就收了小女吧。”
“初大人、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