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营不堪使用,而皇太极的大军又围了城,崇祯帝不得以,在京营里面找出来六万还算是能拉上去打打的官兵,每人赏了三两银子,硬生生推上了战场。美其名曰选锋。
这六万人大半和满桂、孙祖寿覆没在了永定门外,眼前这个选锋,八成是没死的幸运儿。
那带头的选锋在城下下了马,跑了几步,把圣旨和腰牌,放到了守城兵放下的篮子里面。
不多久城门开了,一行人飞快的从门缝里面进了城。
崇祯二年,小年夜,申时三刻,天津仓大营。
选锋千户宣读完了圣旨,众人起身,帅帐里面静的尴尬。
王巡抚最近很是老了不少,迟疑片刻道“壮士姓名?何处当差。”
那选锋千户叩头道“回都堂,末将韩成,是京营里面当差的,被万岁爷施恩,做了选锋。”
王从义嗯了一声,吩咐柳保泰给韩千户看了马扎。
随后道“这个刘之伦是何方人士?现在在何处?”
原来崇祯给山东勤王军下了进军的命令,说是要和兵部侍郎刘之伦的八营一万兵在蓟州处汇合,共同克复遵化。
但是王从义久历官场,就是想不起来,兵部里面有一个叫刘之伦的侍郎,或者朝廷里面有哪一个资历足够提拔作兵部侍郎的叫刘之伦。
那韩成欲言又止,半天才道“刘侍郎是圣上刚刚提拔的,之前是翰林院的,一直在通州逗留,让言官老爷弹劾了刚开拔三日。”
王从义道“翰林院的什么?”
韩成道“庶吉士,崇祯元年进士。”
帅帐里面一片哗然,王从义怒道“这翰林不好好的读书,跑出来做什么?他可是有什么功劳,足够当的起这个位子?”
韩成道“刘侍郎喜好谈论军事,和一起当庶吉士的金声、精通车阵八阵图的申甫是好朋友。”
听到八阵图三个字,帅帐里的众人哄堂大笑。
柳保泰吓得脸色蜡白,他终于是想起来这个刘之伦是何方神圣了。
刘之伦,四川宜宾人,酷爱程朱理学,在家乡被称之为刘圣人,崇祯元年,也就是去年才考上进士。
他有一个朋友叫作金声,也是崇祯元年的进士。
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谈论军事,据说很有水平,至于那个韩千户所说的申甫则是他们认识的一个同道中人,既不是军人,更不是文官,却是一个游方和尚。
三个人一天到晚,写写画画,但实际上都是十足的纸上谈兵。
刘圣人除了精通八股文之外,对于风水堪舆也有一定的研究,崇祯二年元旦的时候,刘圣人看见京师上方有血色红霞飞过,断言今年京师将会有战事。
因为他平日里算卦算的很准,所以这个说法在同一届的进士里面流传很广,以至于崇祯皇帝都有所耳闻。
等到了崇祯二年十月的时候,满洲兵果然破关而入,刘圣人真的成了圣人。
崇祯皇帝破格接见了他,而他则介绍了自己的好朋友金声和申甫给崇祯帝。
申甫本来就是一个宗教界人士,在忽悠上有一些本事。
当然对兵法也有点了解。
把崇祯皇帝说的心悦诚服,当场破格提拔申甫当了京营副总兵,刘之伦当了兵部侍郎协理京营戎政,金声因为吹的不够大,所以只是连升三级当了他们俩的监军。
天底下的好处,没有一个不是暗中标了价格的,尤其是崇祯皇帝的所谓恩典。
刚刚任命完了三人,崇祯皇帝就命令申甫招募部队,出城抗敌。
申甫倒也是很有种,拿着崇祯帝的钱,招募了京师一万游民,竟然还真就出城抗击满洲大兵去了。
申甫从一个和尚,一夜之间成了京营副总兵,自然很招人记恨。
而且他还是一个很有良知的将领,居然命令手下的兵丁抓捕了满桂麾下抢劫无辜良民的兵油子。
这就大大的得罪了总理各路援兵大臣满桂。
满桂是一个老将,整治起这种行伍菜鸟还不轻松,一道命令就派他去当这有死无生的前锋。
命令他带着他刚募集的那群京师游民去卢沟桥防御满洲兵。
申甫也慌了,于是给崇祯帝上书,又说自己部队刚刚募集还不能作战,又说需要满桂的配合。
但是崇祯帝哪里听你饶舌?下旨斥责了申甫。
这申和尚,见躲不过去,倒也是条好汉,也不再求活,愣是带着自己的部队就当前锋去了。
可是你申甫自己不要命,京师里面的游民们却要命。
还没有走出去十里地,一万兵就跑了三千。
等到了卢沟桥的时候,七千兵马让人家满洲八旗半个时辰杀的干干净净。
申甫自己也惨死于乱军之中。
当然,满桂也没落什么好,申甫前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