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房间让钟鸣心中升起感慨,屋角扔着些李木匠平日里雕刻的小玩意,花鸟走兽,还有形形色色的人物,钟鸣蹲下去看,他从木雕中找到了胡塑,李木匠自己,李家娘子百态雕塑许些,还有自己的雕像。
有很多钟鸣的木雕,足有十三座,不同于李家娘子百态,那些雕像中的钟鸣都是书生长袍,负手而立,并排在一起,若一个个惊世大儒。
就在钟鸣望着那些雕像发呆的时候,张念尘好奇地问道:“钟居士,为何李木匠家中有如此多恰似你模样的木雕?”
钟鸣笑了笑,随手将那些木雕扔进角落里,他道:“这李木匠坏得很,自打进村来就想算计我,日日琢磨着怎么算计我,我估计是他琢磨时,随手就雕了这些东西。”
挠挠后脑勺,张念尘不是很明白其中的寓意,他又环视一周问道:“李木匠一家人呢,我记得几日前还在村中。”
前几日两个道士闭门不出,忙着炼丹,村子里发生的事情他们都不知道。
钟鸣收了笑容:“被我赶走了。”
不明所以的张念尘有些尴尬,想假笑应付,笑不出来,只能诧异地盯着钟鸣看。
“此去洛阳,希望李木匠能活下来……”
钟鸣感叹一声,转头去跟张道祯聊天,他不想再跟张念尘聊这个问题。
李木匠一家将是钟鸣心中过不去的一道坎,可能会是一辈子,也可能是半辈子,总得有个人或有个办法能解开他的心结,他才想再去面对李建业。
转头看向正在发呆的张道祯,钟鸣问道:“老道,你想什么呢?”
张老道恍然回神,双手拢袖,细细念叨:“若是我没猜错,方才那道神魂,跟我们丹鼎派有莫大的渊源。”
钟鸣好奇追问:“此话怎讲?”
张道祯空洞的双眼望向钟鸣,给他讲了一段直追丹鼎派起源的秘辛。
世人都知道丹鼎派是由道祖张道灵所开创,而丹鼎派素来不供奉鬼神,道观中供奉的是张道灵的彩塑,偏殿也只是历代师祖的牌位或塑像。
张道灵是当时惊为天人的不世之材,可道之一脉源远流长,丹鼎派的创始热那是张道灵,并不代表整个道门都是张道灵开创,在其先前仍然有道门的先人。
其中最为出名的一只派系便是玉虚一脉,张道祯曾在典籍中读到过,道祖张道灵正是玉虚脉的传人。
这故事难免有些诡异,千年前的丹鼎派创始人是玉虚脉传人,如今真正的玉虚脉又降临这世间,是巧合还是真的有莫大渊源?
除去这个问题,钟鸣心中还有个不为外人而道也的问题。
在前世,也就是在地球,钟鸣对于道家文化还是有许些了解,无论是丹鼎派还是玉虚脉都曾出现在中华道家历史之中。
按照前世的传说,玉虚脉是元始天尊的门下,其弟子众多,而丹鼎派也是玉虚脉的传人,只是期间相隔太多年代,两者年代相差甚远。
前世与今生,总有些影影绰绰的东西折叠在一起,到底是什么原因,钟鸣还不能得知。
有时他也会思索,前世今生到底有什么关联?
这些东西他没能想清楚,却也时常思考。
讲完这段秘辛,张道祯叹息道:“是玉虚派的同门道友没错,只是这道友的修为比我门强太多,我们道家分境界与你们武林人士不同,我看那位前辈,肉体虽死,却能神魂不灭,最少要是成婴境界。”
其实钟鸣一直分不太清那些繁杂的境界,借此机会,钟鸣也详细问过张道祯,到底道门分境界跟武林人士有何不同?
武林人士的内劲分化很简单,寻气境界有九道真气,便进入叠劲,叠劲分为两大境界,地煞境界与天罡境界。
地煞境界是要丹田内有九道真气以上,七十二道真气以下,一旦突破七十二道真气,便是天罡境界。
叠劲上无止境,只是根据各自的修行和天赋而定,据世人所知,千百年来,最强的天罡境界便是那位老剑神苏听幽,传闻他年轻时,最鼎盛时期,叠劲一百七十九,为已知天罡境界最强叠劲。
而道门与之不同,分化更加精湛,变化也更为多端。
道门基本分为六大境界:结气,凝力,汇丹,成婴,挣命,虚游。
其中结气与凝力境界与武林人士的叠劲相同,基本要在体内汇集十一道灵力,随后通过各门秘法,才能将灵气汇成金丹,再上一步便是破丹成婴。
传闻成婴境界的仙人在体内丹府有一神魂灵力凝结的婴儿,能身世而神魂不灭。
至于挣命和虚游,那是太过遥远的事情,张道祯也不甚了解。
丹鼎派的功法是残缺功法,在二代弟子后,丹鼎派的功法便进入一个断层,除去汇丹的前半篇,没人能再达到成婴的境界。
“我丹鼎派承传千年,除去道祖坐化时体内有元婴坐镇丹府,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