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世间有风骨  天下事,不过一剑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极佳的天才,才能加入江湖中的五大门派,成为外门弟子。

所以练武,对穷人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他们连温饱都做不到,又哪有多余的资金用来练武。

唯一的出路便是寒窗苦读,期待能从科举进入朝廷,堪任大用。

可惜,如今的文举人和武举人的地位差距太大。哪怕中榜,却依旧不会获得重用。

文人的地位,在秦朝算是越来越低。哪怕是那些大儒和大学士们,对此也毫无办法。

秦大帝是何人?杀伐果断,意志坚定的人。有大毅力、大恐怖,倒也不是没有学士提出抗议。

但结局和当初秦归海对待武林中人的态度并无不同,读书人大多数都有风骨,但秦归海最不信的就是风骨。

若说世间有风骨,秦归海便要斩断这世间一切风骨。

他不允许任何人在他面前有风骨之说,因为他认为风骨便是反骨,极其偏执。

霸道、杀伐、果断、狠辣这些无一不展现在秦归海的身上,也因为如此他才能练就破海刀法,统一五国完成壮举。

他虽然还没做出焚书坑儒这等大恐怖的事情,但如若这些读书人依旧继续反抗,秦归海也未必不会这般选择。

所以最后这些读书人也放弃和秦归海的理论抗议,默认接受了这个事实。

毕竟读书人大多数不会武,只是文人,风骨再高,脊梁再挺,都不如一刀锋利。

当代大儒宋之傅乃是真正顶天立地的读书人,学习儒家之道,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何为大儒?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

要说这世上有风骨之人,大儒宋之傅必是其中之一。

可就算如此,他反对秦归海以武治国的时候,秦归海依旧不留情面。

先是罢免了宋之傅的太师职位,随后又是欲将其赶出国都汴梁。

宋之傅毕竟是大儒,是读书人的标志和方向,他不能低头也不会低头。

于是他手持佩剑,身穿儒服,站在汴京的皇城之下,以死相谏。

最终秦归海依旧没能改变心意,反而是让宋之傅自刎在了皇城之下。

那一天,全国读书人放声大哭,大儒逝世本就是读书人的大憾,更何况还是被逼自刎而死。

可以说,秦归海做的总总事迹,都是属于他的决断,没人能够改变他的决定。

虽说他也恢复了寒门科举,也同意创建了许多寒门学院,但秦归海心中真正崇尚的依旧是武力。

如果没有武力,他也不会一统江山,创建了当今的大秦帝国。

只能说,单单以武治国这方面,算是本末倒置了。武是立国之本没错,可完全用武力去镇压,真的能够令人折服吗?

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大势,也是大道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百姓遭到朝廷的压迫,不能真正的安居乐业,生活在水深火热和担惊受怕之中,早晚会出问题。

可惜秦归海不懂,或者他也许懂,但却依旧执着的认为武力能镇压一切反抗。

毕竟文人都是手无缚鸡之力,而外患则是不停的骚扰着大秦的边疆地带,战乱从未停止。

统一的,不过是中原大陆罢了。

是好是坏如今无人知晓,压迫和反抗短时间内被压了下来,却也成为了一个暗中的刺。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这根刺就能彻底的扎破大秦的现状。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