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重生之大藏家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路飞驰,赵红旗不顾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邀请,火急火燎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关上大门,提上门栓,回到堂屋,再次关上门栓,也顾不得省电,拉下了灯绳。

说实在话,对赵红旗而言,这个时代的拉绳式的开灯办法,他还真有些不适应,毕竟在他的那个年代,全部都是智能家居……

15瓦的灯泡随着灯绳的提拉,瞬间亮了起来。

当然,所谓的“亮”,是与刚才伸手不见五指相比较而言的。

也许很多人对15瓦灯泡的亮度并没有什么概念,这里稍稍赘述一下。

在那个年代的农村,所有的灯泡几乎都是昏黄色的,其亮度大概相当于现在商品房中浴室小灯的亮度,甚至还要更差一些,当然,也更省电。不过即便是如此,也有很多人在家用的时候不舍得那点电。

当然,对于重生的赵红旗而言,他自然是不在乎这一点半点。

灯泡亮起后,赵红旗在稍稍适应了灯光的昏暗后,便立刻把半斤细粮放在客厅的方桌上,也顾不得做饭,立刻从怀中掏出了那一件铜牛镇尺。

随后,他便找来脸盆和暖水瓶,先是倒了点水,待到水温合适之后,才把铜牛镇尺放入水中,用手开始反复地浇灌铜牛,如此五六分钟之后,等到铜牛被水温的差不多了,赵红旗又从暖瓶里面倒出沸水浸泡,约莫有十分钟左右,他才衣柜里面找到新的棉花,开始小心翼翼地擦拭了起来。

我们都知道,铜这种东西,相对来说并不容易生锈,但是像是赵红旗手中的这一件铜牛,因为年代久远,再加上无人打理,自然是锈迹斑斑。

去除铜锈也有很多种办法,比如用醋浸泡这样的化学方式;比如用沸水这样的相对温和的方式,比起化学方式,赵红旗很显然更倾向于温和的沸水方式。

不过,用沸水和棉花擦拭,并不能彻底清除这件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镇尺的历史痕迹,其铜锈自然不可能这么容易就被清除,更何况有些铜锈根本不可能被清楚,赵红旗此举,不过是清除一些污秽杂质,让镇尺干净一些罢了。

他已经想清楚了,自己现在因为受制于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在这个阶段搜集的藏品只是进行一次简单的处理,待到以后条件成熟,再进行二次处理。

整个过程在外人看来无疑是枯燥且乏味的,不过赵红旗却乐在其中。

看着原本满是污垢的铜牛逐渐散发出它应有的光彩,赵红旗终于满意地笑了。

他双手捧起了那一件镇尺,反复观察了起来。

首先,是它的整体造型。

手中的这个铜牛镇尺,造型古朴,比例协调,四蹄遒劲,脊背昂扬,可以说在整体造型上已经达到了形神合一的地步;

其次,是它的细节,这也是赵红旗最关注的地方。

赵红旗最先关注地是牛头的刻画。

牛头线条顺畅,深浅得当且一致,一双牛眼锃圆光亮,牛鼻、牛耳,甚至是牛舌,都刻画的栩栩如生,这一刻,赵红旗甚至都有些失神,仿佛在自己眼前的并不是一件物件,而是一头真牛!

恍惚中,他似乎见到了一头老牛,在烈日之下,喷呼着热气,用尽全力地在拉犁耕地!

“嘶!这是……捡到宝了!”

突然,赵红旗突然倒吸了一口凉气!

说实话,铜牛镇尺这类东西,在后世他也曾见过不少,其中也不乏佼佼者,但是今天他见到的这一款,却无疑算得上珍品!

“哈哈哈!李凤云啊李凤云,你自以为占了我的便宜,岂不知我才是那个得利的渔翁啊!”

赵红旗越想越觉得有趣,当然了,在他的内心深处,觉得还是有些对不住人家李凤云的,毕竟谁让他占了大便宜了不是?

不过,收藏嘛,本来就是如此,有的人打了眼,有的人捡了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一种公平的交易,毕竟卖者开心,买者也开心,皆大欢喜嘛!

终于平静了心情,赵红旗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把焕然一新的铜牛用崭新的棉花包裹了起来,然后放在了自己的床头下面的枕头下面,这才满意地拍了拍手,开始做饭。

如今,家中虽然有了细粮,但是他依旧选择将粗粮馒头上了屉。

细粮虽好,但是那是留给母亲的。

厨房中,赵红旗看着因为长时间烟熏火燎而变得乌黑发亮的土墙,不禁有些失神,这一刻,他又必不可少地想到了自己操劳半生的爹娘……

许久之后,他才回过神来,然后驾轻就熟地把灶台中的火生了起来,再往大锅中添了好几瓢水,把收拾好的两条鱼放了进去,这才放上蒸屉。

他虽然不舍得吃细粮,但是借着给母亲熬鱼汤的机会,吃点带香味的粗粮馒头还是可以的。

很快,馒头熟了,赵红旗简单地吃了点馒头,然后继续烧火。

熬鱼汤是讲究小火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