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的思路了。
一方面,还是在锻炼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为了怕赵光义继续加害自己,索性就把自己放到赵光义的地盘上。
赵光义是晏宁名义上的上司。
当然,所有地方官都是京官,直接向中书省负责。以前的叫县令,现在叫知县,全名叫做权知某某地方县事等等。
相比于之前的县令,知县直接向中枢负责。还是加强的中央集权,将中枢的触角直接延伸到了基层,不用担心还要被“府”“州”蒙蔽。
县令和知县哪个制度好,晏宁前世也看过类似的文章,县令容易造成尾大不掉的地方势力。县里的书吏等等都是由县令征辟,无形中加大了县令的权威,容易形成贪腐案件。
而知县直接向朝廷负责,轮换时间短,屁股没坐热就可能走人。通常一位地方官要施展自己的执政思路,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出成绩。开始一两年要熟悉事物,要挑选合用的手下执行自己的命令。
但执政时间太短,官员更换频繁,会导致政令不一,朝令夕改,资源浪费等弊端。官员为了升官政绩,不会安心为民谋福祉,会导致整个体系官僚化,务虚现象严重。
这也是宋朝士大夫阶层的一个弊端。以晏宁看来,赵匡胤用力过猛,强行追求中央集权,弊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