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肉皮汤,其中的肉皮,其实是从猪腿肉“批”下来的。砧墩师傅用薄刀将皮肉剔净,皮张剔得越薄越好,将肉皮晾在风中阴干,让油在通风环境中耗完。再放到大油锅中炸松,然后放入水中浸发,等到肉皮浸泡得松扑扑如海绵状后再切成小块入高汤煨透。
此时肉皮内浸润透了高汤的鲜美,肉皮松软,入口滑腻,唇抿齿嚼,鲜味从松软的肉皮中渗出,游移在唇齿之间,让人回味无穷。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菜不在贵,味好就行。肉皮的产地,制作方法很多,这其中,“玉兰楼”选用的则是正宗的“三林塘肉皮”。
在小毛印象里,弄一碗肉皮汤回家也就算开荤了。所以买一大碗肉皮汤却要带一只小钢宗镬子去,为的就是让饭店再多加一勺汤,拿回家可供全家享用。天冷辰光,用滚烫的肉皮汤淘饭,再加入点自家制作的烂糊肉丝,吃下去就会浑身暖意浓浓,成为肃杀萧条冬天里的温馨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