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章 残酷高考  当青春遇上藏青蓝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身为当事人的,广大高中学子们,他们的付出,又有谁知晓?

在我国,有九成以上的莘莘学子,或早或晚的,都会踏上高考这条道路。

那么思考一下,这条路上的竞争压力,又有多大?

据历年来的,有效数据统计显示:在华夏,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平均都在九百万以上。

而且,这个有些“恐怖”的数字,还一直以一个,稳定增长的趋势,逐渐上涨……

九百万!

什么概念?

作为当今世界上,总人口最多的国家,华夏人口的总数,也才十三亿啊!

九百万人参加高考,那换算下来,也就是说,全国平均每一百四十五个人之间,就有一个人,要参加高考。

一百四十五比一,这个数字听起来,似乎不是那么的可怕。

但要把这个比例,放到十三亿的总人口里,就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了。

九百万人口,说多不多,说少也绝对不算少。

要知道,钟小虎所在的铜城,全城的总人口加起来,才只有七十余万。

比九百万,不知少了何几!

虽说铜城,素来号称:华夏最小的城市。

可通过这样一个侧面,亦不难想象,九百万高考生,究竟是多么庞大的一个群体。

九百万人,若是聚集到一处,估计都能占到,皖省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了。

在这样的一支高考大军中,想要出类拔萃,从而进入理想的院校。

其难度,或许丝毫不亚于,登天之难。

在华夏,最顶尖的学府,应该莫过于先前,王云雨老师口中,提及的985名校了。

985名校,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可能把它称作“985工程”,要更为合适。

它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一个,高等教育建设工程。

这个工程的名称,起源于1998年5月4日,民主席在燕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

最初入选985工程的高校,有九所,被称为九校联盟,也被说作C9名校。

这九所名校,无一不在华夏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后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投入,越来越多的名校,开始涌现,并纷纷加入了“985工程”的行列。

截止至钟小虎,上高中的时候,“985工程”共有三十九所高校。

它们就是全华夏,最顶尖教育的象征。

此后,教育部曾发文表示,“985工程”的规模,已经开始稳定,将不会再新增高校。

于是,在现有的规模背景下,引入了一个,动态的竞争机制。

在非“985工程”高校,且是部署“211”高校,实施“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用来激励这些学校,不断创新、进取,不要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

至于“211名校”,它们相对于“985工程”高校来说,在等级上,就要稍逊了一筹。

“211名校”,是平总理批的项目,指的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一百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这个项目,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才正式启动。

目的是使科技兴国,让人才强国。通过大力加强,人才的养成,来推进我国技术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这两个项目,不仅仅是政策的支持,更是有着庞大的资金投入。

有资料显示,仅“985工程”,选中的那些高校,中央就给予了,八千多万的资金投入。主要用于科研,其次用于校园建设。

随着国家的慢慢富裕,后来还追加了很多“985高校”、“211高校”,大量的资金投入。

使得这些高校的条件,越来越好,教育水平越来越高。

渐渐的,这些院校也就成了,无数高考学生的梦中圣地。

“985名校”、“211名校”,全国一共有一百多所。这个数字,听起来似乎很多。

殊不知,对于数量高达九百多万的,高考考生而言,却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钟小虎无聊的时候,做过一个这样的计算。

全国的“985名校”,共有三十九所,如果每所学校的招生人数,满打满算,按一千五百人计的话。三十九所名校,就是将近六万个名额。

六万个名额,九百万考生,平均下来,只有万分之零点六五。

如此说来,将近每一万五千名考生中,才只有一人,能成功地踏进,“985名校”的大门。

这样的比例,真的着实令人汗颜。

由于“211名校”,数量较“985名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