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章 公务员的地位  当青春遇上藏青蓝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也就能从一个侧面说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是一直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发放的。”,钟小虎的父亲说道。

“可是……五险一金虽然多,但每个月拿不到手,又有什么用啊?”,钟小虎反驳了一句。

他的话一说完,就遭到了一边,母亲的白眼。

钟小虎的父亲,叹了口气,慢慢说道:“五险一金……尽管拿不到手,可迟早是会给你的啊,你急什么……”

“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的钱,就相当于国家帮你,把买房买车、看病的钱,给存起来了。”

“关键时候,随时可以取出,不用你操心的!”,钟小虎的母亲,插话说道。

“哦哦。”,钟小虎听话地点点头,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再多做纠缠。

手中的筷子不停,不断地往嘴里,送着饭菜。

钟小虎父亲见状,也是说起了,他总结的“三个非常”,中的最后一点,道:“好吧,那我就再给你,简单的提一下,最后一个‘非常’。”

“那就是,公务员的社会地位,非常高。”

有关这一点,钟小虎早早的,就有了一丝,相关的猜测。

实话实说,公务员的社会地位高在哪里,真的是没法量化的。

然而,从现实生活中,很多例子来看,这种现象,却是的的确确的存在着。

就拿教师来举个例子,教师虽然不是公务员,可好歹也是一项,不错的事业编制了。

教师的社会地位,绝对可以排进,大众职业中的上等行列。

毕竟,谁在成家过后,不会拥有小孩?

又有谁家的小孩,不会上学?

非要说有,那肯定有!

不过这种人,凤毛麟角,万中挑一。

就连局长家的子女,也得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无法例外,不是么?

想象一下,当局长家的子女,开始上学过后。

哪怕这位局长,公务再忙。恐怕每个月,他都得抽出,几个小时的时间,去找老师打听一下,自家小孩的学习现状。

这是我国,每一个家长,都通有的弊病,不论身份与职业。

孩子在学校期间,要是表现好,老师夸奖几句,父母听了会开心。

回到家,孩子舒心,奖励随心,家长放心。家庭环境,温馨和谐。

孩子在学校期间,要是表现不好,老师说不定,连带着父母,都一并斥责几句。

这时候,哪怕孩子的父母,职位再大,脾气再暴躁,亦只能忍着,赔笑称是。

回到家,孩子闹心,家长揪心,互相烦心。家庭环境,压抑煎熬。

这,就是教师的魅力所在!

教师的一句话,可以主宰,数十家庭的环境!

哪怕学生的家长,是局长,乃至区长,都不能避免!

教师的身份地位,从中可见一斑。

经常读书的人都知道,有句很出名的诗,叫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首诗,原本是一个姓李的诗人,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一首爱情诗。

在“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由于“丝”与“思”同音,作者本想借用,通假的手法,来表达出自己,无尽的思念之情。

连带着后半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正好表达,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犹如春蚕吐丝,至死方休。

而分离的痛苦,无尽无止,仿佛蜡泪流到蜡烛烧成灰烬,才回彻底的流尽一样。

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

然而又表明了,相会遥遥无期,前途没有希望。因此,自己的痛苦,亦将终生以随。

可是,虽然前途看不见希望,她却至死糜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

这句诗,原本是个很唯美的,爱情诗句。

可万万想不到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绝美的一句爱情句诗,居然渐渐地,演变成了一句,称赞教师的专用诗句。

后来的人们,用这句诗来表示,老师的一生,都在奉献。

如春蚕一般,直到死亡,才停止吐丝;和蜡烛一样,烧成了灰,才停止流泪。

赞美教师,无私奉献,为了教育事业,牺牲了自己一生的高尚品质。

此类描述,数不胜数。

除了蜡烛、春蚕外,还有人形容教师如灯塔,照亮了知识的路程。

更是有人直言不讳,说教师似园丁,培养了天下的桃李。

在外界看来,教师的地位,一直是非常崇高的。

可钟小虎知道,他们所说的这一切,都只不过是表面现象。

三年前,在钟小虎刚刚中考完的那个暑假,他的父亲曾带他,参加过一个饭局。

在饭局上,满座十有八九,皆是行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