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联合调查组的调查结果后,盖大龙召集几个负责人在一起开会讨论对策。
“真没想到有人会凭白无故的举报咱们”李盛强首先发言。
“是不是我们挡了别人的财路?别人背后搞鬼”
“纵观南乡县境内,做豆制品的工厂就我们一家,其他都是家庭作坊散户,咱们的产品都是销往外地,不对本地散户构成竞争。”陈仁建因为常年在地方上跑车,门路熟,被盖大龙专门请来参加会议。
“会不会是村里有人眼红我们?咱们这一年来发展速度迅猛,豆制品厂做起来,民宿旅游也开了张,村子里难免有人会眼红,会不会是他们举报。”岳老三说。
大家认为有这样的道理,农村是非多,你混的好,别人眼红,你混的差,别人笑话。
盖大龙安排盖华私底下在村民中探探口风,把他爷爷盖作平发动起来,去打探打探消息,看村民中有谁知道举报这事。
“还是要发动群众,咱们要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正义的,面对未知对手的举报,我们只能紧紧的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盖大龙说。
“以后要加强老院子的安保工作,岳老三你负责工厂里,凡是不熟识的人都不允许进工厂,老院子外围要叫那几户人家多注意陌生人进来”
郭少维听了半天,他有他的理解,这次的举报风波,表面看是被人举报,是别人眼红。但是村民一般没有这种能量能请得动县办的人来组成联合调查组。
如果是一般的经济利益,那对方完全可以背后捣鬼,还犯不上大动干戈请县办出面。
只有一种可能,郭少维想说又欲言又止。
在座的各位听的正起劲。都催着郭少维继续讲。
“大家都等着你这个狗头军师的高见呢!”李盛强开玩笑说道。
郭少维示意到外面去看看有没有人趴墙根,盖华起身探头出去看看没有人,点头示意给郭少维。
“或许对方针对的不是豆制品厂,而是盖大龙!”
郭少维的话提醒了大家,这次举报是对人不对事。
“有道是射人先射马,打蛇打七寸。我们这么多人的事业中心是谁?是盖大龙,从豆制品厂到民宿经济样板区,从水灾救灾安置到开发老院子,盖大龙都是带头人,是我们这个事业的核心。”
郭少维警示盖华站在门口警戒外面有没有人偷听,然后继续神秘的说下去。
“盖大龙回盖士后先是参与祭祖大典,在家族里露了脸,接下来又当了村民代表和六组的党小组组长,事业和前途双线飘红,他就是盖士村的明日之星啊!”
“这次对方举报就是像搞倒盖大龙,即便搞不倒也要给他提个醒,盖大龙可能是挡了对方的仕途了,对方极有可能是冲着盖士村两委的位置来的。在他们眼里,盖大龙对他们构成了潜在威胁,多以趁盖大龙立足未稳之时先搞一下。”
郭少维说完,大家纷纷开了窍。岳老三和盖大龙常年在外打工,对农村的复杂形势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幸运的是从建厂之初,各项工作都是按规定严格落实的。
“总书记讲的好,打铁还得自身硬,咱们这次不是幸运,是靠实力过关。如果我们和本地企业一样瞎搞胡搞,那这次就被抓现行呀。”郭少维感慨到说。
“还是少维看的长远,不愧为军师美誉。”盖大龙由心的佩服郭少维的分析判断能力。
“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盖大龙问计郭少维。
“对方没料到我们管理严格,没查出问题。我们何不采用反客为主之计,对方举报不实,我们就反手给他来个上访。以农村知识青年回乡创业困难,才开始创业就被恶意举报向信访局上访。”郭少维献计给盖大龙。
“咱们一家之言不够说服力,还得联合本县几家回乡创业的年轻人一起上访,主要反映回乡创业地方经商环境问题。我认识几个回家做电商的同学,也是有很多问题,咱们不如联合起来上访。”郭少维说。
“这个方法好是好,会不会形成群体性事件啊?”李盛强问。
“不会,咱们按正常渠道上访反映,看上面怎么样回复嘛,先联合,后上访。”郭少维说。
大家都赞成郭少维的主意,经过一行人讨论后,由郭少维出面去搞一次大串联。
盖大龙这几天放下手中工作,和郭少维去参观考察了几家本地青年回乡创业项目,和几个年轻人都相谈甚欢。
大家都一直认为南乡县的经商环境不好,工业基础差,在大工业时代,互联网经济背景下,本地的经济政策依旧是倾向于农业和传统行业。
本地的政商两届对返乡创业青年不够友好,宽容度不够,尤其是本地传统行业的各行业老板十分排外,合作共赢意识薄弱,在在生意往来中不遵守合同,没有契约精神和商业精神等等问题。
经过返乡年轻人讨论后,由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