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夫妻接管工厂后,走了一大批工人,管理人员也走了几个。盖大龙当时也想离职,最后被大老板挽留住,毕竟几年的感情,也不是说走就走的。
这个老板娘,以前是在家带娃的,去年开始在厂里管采购,今年更是样样都要管,样样都要抓在手里。
以前厂里卖废纸都是盖大龙安排工人整理好,通知收废纸的来收,当时的回收价是毛钱一公斤。后来老板娘要自己去卖废纸,叫工人把纸装上车,自己去废品收购站过称收钱。
车间里的灯泡坏了,以往是盖大龙叫五金店送过来一箱慢慢用。老板娘来了以后就要自己去店里买,一次买个两三个回来,还和五金店老板讲好如果灯泡烧掉的话,要以旧换新。有时候她买的灯泡用两三个月坏掉了,换下的灯泡交给老板娘,她一看是可以换的灯泡,高兴的手舞足蹈,边唱边笑“这个灯泡可以换……”。时常逗的盖大龙想笑又憋不住,一个灯泡至于这么高兴嘛。
工厂工人用的劳保用品像手套,口罩之类的,以前都是盖大龙叫商家整袋、整箱发过来用,老板娘接手后都是从某宝上买十几二十个回来,以旧换新实名登记领用。
老厂区有一台空调坏了叫人来修,维修师傅说时间太久了,十几年的老机子修不划算卖废铁吧。
老板娘在去出去旅游之前把这件事交代给盖大龙,事后这台空调被盖大龙和司机以整机卖出150元。老板娘旅游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问卖空调的事,当得知空调卖了150元后,又高兴的手舞足蹈,她原以为只能卖50快。
这种身居高位而抓小事的工作理念和作风,遭到工业区其他老板老板娘的嘲笑。客气点的说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不客气的就直接说没有当老板娘的样子,一天说话呱呱呱的,哪里都有她,什么都想管,什么都管不好。说的难听的是以前没当过老板娘,卖垃圾都要自己亲自去,哪见过哪个厂是靠卖废纸壳发了财的。
盖大龙就是在这个老板娘的手下忍受了两年,以前戏言“行政是个筐,什么都要往里装”,这两年也是被折磨的没脾气。盖大龙也是念及大老板的人情咬牙坚持着,事事汇报,多请示,多汇报,结果自己工作很被动,还要背黑锅。
当年初正式招人旺季时,盖大龙提出招聘计划,储备2个外贸业务员,计划报到老板娘那里去,她认为现在有3个业务员够了,不用招了。盖大龙给她说年初不招的话,年中和年末就不好招人了,她扔下一句“那你喜欢招你自己招吧”
原本正式的工作计划,在老板娘眼里就是很随意的你自己的事情,她总是喜欢把人划分成哪一派,比如盖大龙招来的人就是盖大龙的人,工人介绍来的人就是工人的人。从没有想过说是这个是工厂的人,是给公司创造效益的人。这种无差别的划分总是以打击就是一大片。一名外贸业务员因为受不了这种打击就在当年十月离职。
老板娘叫盖大龙招名业务员来顶替,工资开到当地最低水平,应聘人员来了之后,她要想看看,前后来了十几个人,她都看不上,或者应聘人员对工资不满意。结果这个招聘就一直拖着,到了年底,老板娘说盖大龙招不到人,“罪状+1”。
夜深人静的时候,盖大龙也会想这些事情。想当年自己也是科班出身大学毕业,好歹也是在深圳外资企业干过的,受过现代化企业培训的人,初到这个城市也随福建老板东奔西走,打官司,成立商会,去云南办厂,干的也都是大事。
远的不说吧,就说上一家工厂,老板开着大奔去接盖大龙到厂里上班,他都不同意,因为那家工厂连续亏损两年,工厂看上去不好管理。后来这位老板把盖大龙请到家里去吃饭,由老板的父母出面请求盖大龙帮帮他们的儿子,盖大龙这才被这位老板的孝心感动,带着一帮弟兄,只用一年时间把这家工厂扭亏为盈。后来工厂好转后因为和老板理念不合,他主动离开那家工厂,远赴云南办厂。
要说盖大龙这人吧,能力真的是没的说,属于那种“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力挽狂澜的人。在一百多人的厂子里,除过业务没干过外,没有他做不了的工作。
可是上天对人是公平的,给一个人超凡能力,就少给他一份好运。
“点儿背”是大家对他的评价。
刚在深圳工作三年碰上国际金融危机,盖大龙那家厂还是给富士康做配套的,富士康没订单,盖大龙工厂效益不好,适逢年底合同到期他也就没续约。到了这座城市,如果遇到一任好老板,跟着干个几年,也能挣点钱。
盖大龙跟第一人老板做了五年,结果老板陷入贷款危机,拆东墙补西墙,一个月光利息都要给人还掉30多万,盖大龙管理工厂的生产启动资金都拿去给人还利息,眼见工厂无望,不得已才主动离职。
第二任老板倒是很赏识盖大龙的才干,聘请去搞企业改革,做了两年后因为阻力太大,改革进入不了实质阶段,加上厂区离市区太远,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