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市最近发生了一件大事:花海玩具厂火了!
不是着火了,是玩具厂的产品火了!
火到了香港孩子都在玩本地产的玩具,全省人民都知道了这件事。
厂区仓库门口的接待室,一大早就挤满了各种来自全省各地的渠道商,准备运货的卡车一直排到厂区大门之外。
这些渠道商有来自省内各个城市的大老板,也有临近外省,不知道从什么渠道打听到消息的大商场采购人员。
他们身份和来历不同,目的都是一致的:求购花海玩具。
放在以往,这群采购人员,都是生产厂商巴结的对象,各自陪笑请吃饭送礼,只求对方能够愿意进一批厂子里的玩具,解一解燃眉之急。
今天,没有人邀请他们,厂子早班还没开工,这群人就堵在了大门口,等着开门的第一时间买货。
厂子里销售科的工作人员彻底扬眉吐气。
平时都是自己热恋贴这群人冷屁股,今天咱也能当一回爷。
要一批货?不好意思,看到门口这些没?都是要货的,咱得讲究先来后到,请您先拍下队。
签订半年供应协议?货款月结?还是不好意思,照着今天得销售速度,本厂库存还不清楚能否撑到半年,您后面先排队。
您说手上这皮箱子都是现金,只要有货,随时付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好咧,来您里面请,先喝点茶,我们主任马上来跟您谈具体交货量,保证您今天能拿到货。
您说要排队?不用不用,货款现结者,优先签约供货!
这就是花海玩具销售火爆的现状。
整个花海市玩具厂内,苏厂长成为了一面光辉的旗帜:员工们中午到食堂吃饭的时候,谈到的都是哪个大百货市场又来进货,哪个小商品市场又拉走一辆车的玩具,花海玩具能买的这么好,多亏了苏厂长的英明领导。
虽说这种行为有些盲目崇拜的感觉,但也是情有可原:玩具厂前段时间的窘况所有人都清楚,全厂上下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担忧,组织部已经在研究分批停薪留职的计划,有消息灵通的人,甚至都在考虑下一步退路。
若不是苏厂长在整个玩具厂绝望之际,弄出了这么一片堪称逆转的场面,今天厂子里的很多人,已经被迫下岗了。
这种风潮不仅停留在玩具厂中下层,党支部,党委内部连续三天下通知,组织玩具厂基层领导学习开会,开会主题为向苏厂长学习。
学习会议中,花海玩具厂领导班子中,一致对苏厂长的力挽狂澜的的英明决策给予肯定,对苏厂长关键时刻发挥中流砥柱的坚定作用给予肯定,对苏厂长长期以来,以厂为家的爱岗敬业精神给予肯定。
会议中还表示:玩具厂从上到下,从领导干部到普通职工,都应该学习苏厂长这种以厂为家的精神。
……
花海玩具厂是本市最大的轻工业国企,也是本市公民就业人口最多的企业之一,这次能够渡过危机,市里相关部委和领导也也别高兴。
原因很简单,花海市玩具厂还活着,甭管业绩多差,至少能够解决上千人就业问题,这上千人连带亲属几千人生活就有着落;玩具厂倒了,几千人的生计问题就落在了政府的头上。
老百姓没了饭吃,历来都是华夏这个国家和民族最大的事,放古代老百姓吃不饱饭就会造反,放现在虽不至于那么严重,也会造成一系列治安问题。
苏阳父亲这次力挽狂澜,这场及时雨,来的太及时了。
市委领导班子多人亲自莅临玩具厂,参观厂房和仓库,指导工作,以示嘉奖
作为力排众议,扛着所有压力强推这次广告的玩具厂最高领导,苏阳的父亲受到了市里相关领导的高度表扬。
原本有些领导对苏阳父亲一直抱有偏见,认为这样一个八级技工出身的技术人员,资历尚浅,只会做技术,没有大企业领导经验,管理这么大一个厂子,有些难当大任。
但当时选拔的时候,所有资历和能力够的人都不愿意接手这样一个烂摊子,因为他们知道这厂子除非发生奇迹,否则谁也救不活,谁上去最后厂子倒闭时候都会担责。
无奈,最后只有把厂子下属业绩最好的部门负责人提上去,也就是苏阳的父亲。
这是无奈中的仅有选择,唯一能够心里安慰的,苏家爷爷是玩具厂老一代的厂长,退下来这么多年了,对苏家教育有目共睹。
当年玩具厂在苏家爷爷的手里发展壮大,这次也许真能在苏家后辈这里发生奇迹。
可偏偏奇迹就发生了,花海玩具厂一下子就起死回生了。
这番壮举,让市里对苏阳父亲刮目相看,原先不看好苏阳父亲的几位领导也略微转变一些看法,所以这次他们特意亲自来玩具厂视察,至少年轻新厂长敢打敢拼的勇气值得鼓励。
要说整个过程中,稍微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