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章 《大》  从前有个互联网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翻过一页,苏阳努力搜索记忆中的片段,把印象中能够赚钱的机会都记下来,这些东西很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

炒房地产不错,现在去北京买个四合院,二十年后出手就是几个亿,现在到房地产兴起的时代还有十来年,可以列入“十年计划”栏,这期间可以好好赚钱准备启动资金。

“唉,当初怎么就没有玩玩彩票呢?”

苏阳有些懊恼IT宅男的生活圈子之小,倘若当初记下几个双色球号码,“十年计划”就少了最艰巨的一项任务。

至于比彩票更赚钱的赌球,那就更遗憾了。

苏阳对足球的了解程度仅仅停留在知道阿根廷有个叫梅西的很厉害,巴西还有个叫罗纳尔多的家伙,在中国队参加的唯一一次世界杯总决赛上狂轰滥炸,一个人踢进去的球总数比全中国球员在世界大赛上踢进的都多。

嗯,那是二零零二年,中国队首次也是唯一一次进入了世界杯,这应该是个大冷门,记下来应该有用。

三场皆负,一球未进,这些数据到时候也都应该有相应的盘口,都是可以赚钱的机会。

至于蝴蝶翅膀效应,自己这个穿越者会不会影响到那次世界杯的结果,苏阳是一点没担心,

国足那帮人的水平固然无法苛求,但稳定性方面能碾压IBM的银行大型服务器,垫底这种事情他们太擅长,做起来跟他们训练期间偷跑出基地找失足妇女谈人生一样熟练。

尤其是这种高水平的比赛,绝对不用担心这群国脚们超水平发挥。

这些赚钱方法都太过久远,并不能对家里即将到来的困境提供任何帮助,苏阳记得接下来好几年,玩具厂都基本发不起工资,一直到后来的全国下岗潮的时候宣布倒闭,苏阳必须想一个低成本又快速赚钱的方法。

唯一适合穷学生的赚钱门路,就只有脑袋里的那些超越时代的文化娱乐知识了。

苏阳想到了一个好点子,写童话。

这个时代,人们文化娱乐活动尤其单调,连电视都尚未普及到每一个家庭,孩子们更没有后世各种玩具和高科技产品,童话、小人书、漫画和玻璃球几乎占据了他们所有的课余时间,因此童话的销量在这个年代是很恐怖的。

最有名的童话莫过于郑渊杰的《童话大王了,此时《童话大王由郑渊杰一个人供稿,这本伴随了很多0后90后童年时代的杂志,从9年开始,月销量已经达到了一百万册。

这个销量的含金量远胜过日后的《读者《瑞丽之流,因为每一本《童话大王的传阅率非常之高,一个班上某个同学有一本《童话大王基本上会在每个同学手里都过一遍,一直到书页被翻烂为止。

《童话大王是很多这个年代出生的孩子们,最深刻美好的记忆,苏阳更是曾经为它废寝忘食。

此时,老苏家的家境还算优越,苏阳有足够的零花钱买书。此时就在书房里还有一箱子的《童话大王往日期刊,每一本上面都有《童话大王的杂志社地址,可以很容易投稿。

传闻郑大王是个极度自负的人,他之所以创立这本只有自己供稿的期刊,就是因为之前的杂志在刊登自己的稿子之后,销量增加十万册,他认为这部分增加销量的原因都是因为自己的童话吊炸天,跟其他同刊作者没关系。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杂志社总编,以及其他同样为杂志社供稿的作者。

其他同行们当然不赞同他的意见,纷纷喷他“没有我们供稿为杂志积累人气你的童话一文不值,有能耐你自己一个人写童话杂志去,别跟我们混一起啊”。

郑大王觉得他们说的很对。

嗯,主要是后面半句很对!

他们低估了老郑的码字速度,这个年代的老郑手速等于天使奥斯卡、愤怒的香蕉外加一个天蚕土豆的总和。

于是老郑真的自立门户单干了,他弄了一套供稿人只有自己的杂志,也就是《童话大王。

这直接造成了后面几十年,老郑一直跟那些所谓文豪们关系不怎么样,甚至到后来干脆退出了华夏作协。

苏阳认为这件事情谈不上谁对谁错,有才华的人当然有骄傲的本钱,每一个作家都把笔下的文字当做自己的孩子,谁看自己的孩子不是最好的呢?那些同刊作者的童话是不是比较差暂且不论,老郑把自己的孩子当做最好的孩子这一点上是无可厚非的。

苏阳打算写一篇稿子广撒网多投投,其中包括老郑所在的杂志社。

至于自己的投稿会不会也被郑渊杰划为“不配跟自己的童话”放一起的那一类,苏阳一点都不担心。

因为他要写的故事,创意灵感就是来自郑渊杰《大灰狼罗克的故事中心思想,这篇故事是苏阳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也是郑大师的代表作之一。写出来的东西至少能够得到他的共鸣,里面许多反应社会现实的东西,至少可以得到这位童话泰斗的认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