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同样来自宋国。
而在很多年前的一个深夜里,在宋国都城某世家府邸后园里的睡莲,竟在一夜全数盛开。
而与莲花一道绽放的,还有在那夜降生于世间的一名男婴。
于是,那名男婴便被取名为莲生。
世家公子莲生的青春岁月,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惊人之处。
他像周围的世家公子一样,求学考学,然后得中授官封荫娶妻。
只是还未生子,感情深厚的妻子便因病亡故。
妻子逝去之后,莲生在郊外坟墓处结了一个草庐,整日面色愁苦悲伤,形渐枯槁,三月都未曾有过欢颜。
某夜,草庐之外,风雨交加,莲生走入风雨之中,静思半夜,披着湿衣走回屋中,提笔写就了一篇祭妻恸文。
然后将墨笔扔入坟前新草中,大笑三声后,便飘然而去。
其后年余,莲生访山探幽,拜访了诸多修行宗派,其时那篇祭妻文传入世间,惹了无数捧热泪。
他名声已显,各大宗派都以礼相待,却不肯对他言及修行之事。
直到莲生在一座深山之中,遇到了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和尚,并将其救下。
之后,这个老和尚感念莲生的救命之恩,在其临终之前,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并将全身功力都封于莲生的体内。
自此,莲生以佛门功法踏入了修行之路,成为了一名游历天下的苦修士。
后来,他行至嵩山少林寺,与当时的少林寺住持灵门大师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对坐辩难。
这场辩难持续了整整三十二日,莲生口吐妙言,如同莲花绽放于瓦山流云之间。
对谈之时,崖畔青树间隐有神鸟轻鸣,引来世间无数名流文士争相观看。
此事过后,莲生之名正式在修行界,也就是江湖之中流传。
名震天下的少林寺住持当着天下群雄的面,亲自邀请其入寺担任达摩院首座。
不料却被莲生微笑婉拒,直言时机未到。
但在辩难之后,他以手轻抚头顶,片片黑发,如黑莲一般渐渐落下,一颗佛心渐趋坚定。
从此之后,世间再无那出身富贵的莲生公子,只剩下一心向佛的莲生大师。
秋天落叶时,莲生自宋国独行而出,北至大秦,西至大元,足迹几乎遍布天下。
但也因此,足足有数年时间,他消失在了世人的视线中。
谁也不知道,在此期间他究竟做了什么。
世人只知,有一名僧人自西边而来,行走天下,广施恩泽,备受世人崇敬。
少林寺住持再度邀他入寺,此刻他欣然应允,成了少林寺达摩院的新一任首座。
在任职期间,莲生一直兢兢业业,恪守本分,受到了少林寺上下僧人的爱戴,是少林寺下一任住持方丈呼声最高的人选。
并且,他曾数次在少林寺中揪出魔门探子,大大打击了魔门嚣张的气焰。
在那个时候,莲生大师这个名字,如果再加上那位书院的浩然剑仙的话,几乎就能代表了一个时代。
但就在众人认为其即将接任少林寺住持,成为下一任方丈的时候。
他婉言谢绝了少林寺僧人的好意,就此离开了少林。
之后莲生又拜访了许多道门宗派,在论道之中,他将自身佛法和道门功法合二为一,创出了属于自己不世玄功。
随后,他又回了一趟少林寺藏经阁,出来之后,便飘然远去,从此退隐江湖,消失得无影无踪。
从此江湖之上,再也没有莲生大师这个人,但莲生大师这个名字却成了江湖上流传不息的传说。
在世间典籍的记载中,莲生大师的身上一直笼罩着一层慈悲而又无比神秘的色彩。
他精通佛法,生平所为皆是慈悲之举,但他这一生太过传奇。
因此在世人眼中,他是一个很神秘的人物。
莲生大师擅长书写文章,精于书墨,苦行览世间,静思读旧书,修行无碍。
他在山川草木中悟道,数年便入大宗师,并且有着知命境界的念力修为。
他佛法精湛,但也修有高深无比的道门功法。
他是一代大文章家,大书法家,又是佛宗山门护法,还是许多道家宗门的座上宾。
这样一个愿意亲近世间所有美,有能力明悟世间所有法,勇于承担世间所有事,并且做的的如此完美的人。
以前未曾出现过,也不知道以后可还会出现。
在很多人看来,如此完美的人物不可能后天修行而得,只能是天生其才。
所以后人才会对飘然逝去无踪的他留下这样的一句评价:西方有莲翩然坠落世间,自生三十二瓣,瓣瓣不同,各为世界。
他的法号是莲生三十二。
他就像一朵飘落红尘的白莲,每当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