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十七章:2017年(十七)  寻死觅活之路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腿残疾,腹内小肠被水泥桩扎烂,动手术截掉一段小肠。

妻子的命算是保下来了,可是小张身体元气大伤,落下了一身的病。小韩低价处理掉那辆出事的小货车后,跟媳妇租了个摊位,开始摆摊卖蔬菜、卖农副产品,俩人为人实诚,童叟无欺,生意挺红火。

大前年在宁西市上班的儿子有了小孩,俩口子就卖掉了宁远县的房子,在宁西市买了套80来平米的二手住房,妻子小张给儿子带孩子,老韩就在离儿子家小区不远的这块繁华之地租了间门面房依旧卖菜,依然做着小本生意,日子过得还挺不错。

老韩关心得询问伊郁喆的情况,又打听傅韬近期的生活情况,感慨着岁月不饶人,他由当年的小韩成了现在的老韩了。

虽然眼前这位慈眉善目的老大哥轻描淡写得讲了他这些年的生活近况,但是混迹社会多年、熟悉三教九流各色人物的老韩,从傅韬身上的衣着、两鬓的斑白、眼角那明显的眼角纹以及双眉的紧蹙,推断他老韩家的这个贵人日子过得很不如意、也很清苦。

老韩看着摆放餐桌上的那袋树上干杏,心里已经打算,无论如何都要帮助傅韬把所有的树上干杏给他推销光,傅大哥也都五十好几的人了,还在上门一家家推销,真让人心酸。

“傅大哥,你果园还有多少干杏存货?要是给你包圆,你多少钱卖?”

“本来晾干的树上干杏有10吨多,烧掉了3吨,前段时间乡里领导帮我往内地推销了2吨,大概还有个5吨货。乡领导帮我卖给内地的是按一公斤12元商定的,价格还算不错,以前的干杏我也都是10元卖的,有时候8元钱也卖掉了。”

“好,我知道了,哥,你别着急,以后你也别出来一家家上门推销了,咱们也都老大不小了,跟那些小年轻不能比,身体耗不住不说,碰到个不好说话的刺啦你一下,咱们这老脸也挂不住不是。”

“这些我都知道,这不是实在没有办法了吗?眼看着快要过春节了,两边的老人是不是也得表示下我这个当儿子、当女婿的一点心意,钱多钱少的,多多少少都是自己晚辈的心意。就是再困难,亏自己、亏老婆孩子,也不能亏了两边的老人呀,都是七八十岁了。”

听着傅韬诉说他现在的难处,老韩的心里酸酸的,虽然只是两次不长的接触,他早就知道傅韬两口子是善良热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实在人。

当年那场车祸,犹如一块试金石,让他看透了人心的薄凉,也深深感受到了人间自有真情在。

记得当年与他同向而行的那辆拉运面粉的大货车,虽然车厢上装载着满满的面粉袋,可是,驾驶室里加上司机一共才三个人,后排座上只坐了一个人。

当时,倘若那个司机真心施救,会让后排座的那个男子到副驾驶座去挤一挤,他和妻子小张在后排座一人躺着、一人坐着应该没问题,位置是相当宽绰了。

可是那辆货车上的人都心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都不愿多管闲事,三个人异口同声直接拒绝,无论自己怎么苦苦哀求,仍扬尘而去。

就在他绝望之时,与他逆向而行的傅韬调转车头拉着生命危在旦夕的小张朝宁西市赶去。

那时,傅韬完全可以置之不理,视而不见。他开得又不是去宁西市的顺路车,是一辆反方向的货车。为了救人,他能拉着满满一车啤酒又返回宁西市,可见,傅韬两口子多么的古道热肠。

记得当时自己在路上忙不迭得感谢这对年轻夫妻,傅韬还不停劝慰他,不要多想,送小张到医院去也就是多耗点柴油、多跑些路、举手之劳的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样的善事何乐而不为呢?

伊郁喆也是热心善良之人,见小张的腹部留着血,赶紧从随身带的包里取出一件崭新的外衣,递给小韩,让他赶紧用衣服勒紧小张受伤的腹部。

“哥,兄弟我开蔬菜店也有几十年了,结识了不少倒卖干果的老板,我认识有个在深圳开干果店的朱老板,他在深圳有家门面,专门卖咱们宁西地区的干果,什么核桃、干杏、红枣、葡萄干呀什么的。去年9月份他来宁西市采购干果,我还请他吃过饭呢。估计他的货还没卖完,当时听他说了一嘴,采购的干杏可能要卖到4月份。这样,你也别着急,我给你想办法让他把你的货全拿走。”

“老韩,如果为难,就算了,你别为我这事着急,这么多年了,干杏早晚能卖出去,便宜点也就卖完了,有货不愁卖吗,就是价格低点,贱卖呗。”

“哥,你就放心吧,以后你的树上干杏不愁卖,由我帮你推销,就是深圳朱老板不要,我发动一下多年的同行,也能给你卖了。不过,这不考虑卖到深圳去,价格不是能卖高点吗?咱们宁西地区是出产树上干杏的地儿,价格撑破天了,也就12元钱,想着给你多卖点钱。对了,你这次出来拿了多少货推销?”

“300公斤,光想着年前可能好卖些,谁知道跑了4家,是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