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2017年(十一)  寻死觅活之路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可能遇到,但生活依然继续,停滞不前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让你陷入泥淖中拔不出来。只有面对现实、坦然接受、克服困难了。

保鲜库烧着后,布拉克村的几个村干部带了些饼干、冰糖和砖茶等礼物前来看望、安慰傅韬,对于这个已成为布拉克村一分子的男子,大家都打心眼里敬重他。

嘘寒问暖后,大家离开了果园。刚才还有点喧哗的院落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傅韬一个人在院落冲洗着树上干杏,幸亏把没有清洗包装的将近7吨树上干杏用编织袋装好后放到了大库房,否则这次大火……

傅韬想都不敢想,把干杏倒进仅剩下的十几个塑料筐里,一个个搬到井房旁。回屋里换上大雨鞋,手上戴双棉手套,打开小井用水冲洗表面有些灰尘的干杏。

冲洗完后,他又把塑料筐一个个抱到烘干房里,倒在配套的烘干设备上,均匀平摊好,关上烘干房大门。

给烘干房铁炉里放满足量的煤炭,放进火种,打开鼓风机,启动开关烘烤树上干杏,烘烤上20个小时就可以了。

这个活需要三个人来干刚好顺手,现在可是已经没钱了,没有钱再雇佣农工干活了,干脆他一个人来干吧,反正这个冬天自己也没啥事。

昨天晚上,琼塔木乡政府董副乡长打来电话,让他这两天准备好2吨的树上干杏,乡政府要参加县供销社组织的农产品推销会,到内地各大一、二线城市推销各乡镇的地方特色农产品。

乡政府干部都知道傅韬保鲜库着火的事情,他们想帮他,就采取帮他推销树上干杏的方式来减轻他的压力。

银行贷款还没有还完,借了小弟弟的50万元周转一下归还了贷款。

那天偿还完贷款后,跟行长透漏了自己打算再贷上120万元,为开春做准备。结果,银行行长以他们银行主要是为流通领域企业贷款为由,已对种植大户停发了贷款。

傅韬知道这家银行是推诿之词,2015年贷款时可没说这样的话。可见,这家银行担心自己的偿还能力了,已经不打算给他贷款了。

杨骏去年底就是在这家银行办理的贷款,已经办完所有手续,就等着上会研究通过后发放贷款,他就是以种植庄稼的计划上报贷款数额的。

那天,傅韬无可奈何离开这家储蓄银行,看着自己熟悉的征信记录堪称为优良大客户的傅韬,就这样三言两语被行长打发出去。

当初给傅韬办理贷款业务的小女孩小童实在不忍心了,忍不住问了下行长:“李行长,咱们银行这样做不太好吧。”

“你一个小女孩,懂个啥,发放贷款要选准对象,尤其是贷款数额大的贷款。”油头粉面的行长教训着这个涉世不深的小童,一幅过来人的经验。

小童追出去,把傅韬喊住,告诉他县农村信用社会给他发放贷款的,让他去那里看看。

傅韬本就打算到信用社去看看,拿着林权证来到信用社窗口一打听,他们同意发放贷款,并给他提供一张写着需要准备何种资料的纸张,让他回去做准备提供纸张上的所有资料。

在农村信用社贷款后,还得赶紧归还小弟弟的钱,这是小弟弟开春种地的全部资金。

把这批树上干杏放进烘干房烘烤后,傅韬进屋开始吃起午饭,一个人忙乎了大半天,早已过了饭点了。

喝着奶茶,啃着干馕,吃着老陈送的油辣子,一顿饭就这样打发了。

吃完后,累得连碗都不想洗了,躺在床上休息,腰酸背痛的。

听到院子里传来卷毛和黑妞的狂吠声,紧接着就是吱呀吱呀车轮碾压积雪的声音,坐起来朝窗外一看,是老陈的夏利车。

车子停在院落大门口,车上走下来老陈、库尔班江和小李子三个人,一个个穿着他们夏天浇玉米时的连身厚塑料雨衣,个个像个蛙人,看上去手脚都很不利索。

赶紧出去迎接他们,老陈见傅韬出门,高声问道:“老板,我们过来帮你洗树上干杏。”

傅韬红着脸,不好意思得讪笑着说:“现在没钱,可能工钱要往后拖拖。”

“说啥话呢?帮忙来得,不要工钱,你别多想。”老陈生怕傅韬误会他们的来意,赶紧解释道。

既然这样说了,傅韬也不好再推辞,把他们三人带到大库房,三个大男人二话不说动手干了起来。

傅韬也在旁边一起干着,人多力量大,一个下午就把2吨树上干杏冲洗干净摆放到烘干房门口。

天气寒冷,看见大家一身的冰水,脸颊都冻得通红,傅韬让他们进屋喝点茶烤烤火,暖和暖和身子。

三个人都没有进屋,把手拢在嘴边哈着气,哆嗦着身体上了老陈的夏利车,天实在太冷了,冬天干这个活真是受罪。

临走前,老陈给傅韬说道,明天早上他们几个人要过来帮着把烘干好的干杏装袋,剩下的树上干杏也全部冲洗完,顺便把保鲜库破铁皮收拾一下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