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土木之变(下)  无稽传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绝,他越发觉得文官们有猫腻。大军到达宣府后,并未过多停留,第二天就继续开拔,一个蒙古人都没有碰到,皇帝和王振大为高兴,甚至认为是自己御驾亲征的消息,让瓦剌闻风丧胆。十九日平安无事,先前出征的驸马一点消息都没有,皇帝以为驸马深入重地,二十日一大早,车驾将发,先前派出去做监军的太监跑到了御营前,告知了瓦剌的凶猛,以及先前明军的惨败,他是趴在草丛里,才保全了性命,皇帝和王振大吃一惊,这时,宣府派人来报瓦剌军在大部队后面,准备偷袭明军。皇帝决定停下来应战,他派遣恭顺侯吴克忠带领人马去后面迎敌。结果,吴克忠力战,全军覆没。晚上,败报传来,皇帝和王振震惊之余,又遣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领官军四万赴之,朱勇和薛绶来到鹞儿岭,冒险而进,遇虏伏发,亦陷焉。

事情非常突然,也非常离奇。一个皇帝,在自己的国土上,而且还是军事重镇的土地上行军,北边是长城要塞,身后是宣大重镇,之前没有前哨战,没有狼烟预警,在距离宣府重镇不过一天路程的地方,皇帝御驾亲征的大军被北方骑兵袭击!宣大除了派人告诉皇帝一声:有也先的人马在打您的后军之外,没有任何动作!

而这可不是小规模袭扰,这是敌军的大规模袭击!而且皇帝派出的并不是无能之辈,朱勇是将门虎子,其父是大名鼎鼎的朱能,有着丰富的对抗游牧骑兵的经验,必然言传身教。而朱勇更是京城勋贵子弟们的军事教师,能力没有任何问题,领四万人马,一战而亡。第一波覆没的吴克忠兄弟也都是战斗到最后死节,未出现一触即溃的情况。这说明他们遇到的是也先军的精锐主力,而且规模还不小。至少是万人以上。

等第二天到了土木堡,发现水源被也先军断了!这说明什么!也先居然对宣大地区的情况了若指掌!不是有内奸,就是也先经常来去此地,如同自家后院!也先的精锐一边在身后连续歼灭明军,而同时有大量至少是让明军一时无法驱散的瓦剌占据了水源。这说明什么:皇帝居然被也先包围了!

二十万明军局促在方圆不到十里的土木堡,更为可怕的是,土木堡地下十米都没有水!而不远处便是瓦剌军队,他们控制着水源,却没有攻击。

年轻的皇帝慌乱了,王振也慌乱了,两个一意孤行的人,遇到了人生最大的难题。这里是大明的土地,却没有一支援军。他们搞不懂为什么,只是苦苦思索如何脱离苦海。一天过去了,饥渴的明军战斗力几乎丧失,而瓦剌人抛出了和谈的绣球。皇帝再也没有出征时的勇气,他答应下来。

第二天,明军果然发现瓦剌军撤退了,和谈成功了!?明军蜂拥而出,直接去找那条河,他们当中许多人,畅饮了人生中最后一碗水,瓦剌人杀过来了!

没有反抗,没有意识,大部分明军束手就擒,甚至被杀戮。瓦剌人屠杀前喊出:缴械投降!

明军没有抵抗,包括那些公侯,但瓦剌人的屠戮还是开始,三分之一的人死去,包括六十六名朝中大臣!

皇帝或许看透了生死,席地而坐,他的亲军,也就是锦衣卫,拼力抵扣蜂拥而至的瓦剌军,而亲军人数不过三百人,不断的有人倒下,愤怒的将军樊忠,大呼:我为天下杀此贼!击杀了王振。随即又领着残余的亲军和蜂拥而上的瓦剌军拼杀,几乎全军覆灭。皇帝被擒!是为土木之变!

林生缓缓说着,我们静静听着,我脑海里不时浮现着当时的情景,凶神恶煞般的瓦剌士兵纵马狂奔,杀戮着放弃抵抗的明军,那些平日里趾高气扬的朝臣们,纷纷倒在血泊里。

皇帝被擒,奇耻大辱!

殷周听罢,若有所思,道:“林兄的话,听得出是话里有话呀!那王振当时气焰嚣张,视朝中大臣如草芥,处之而后快的想法大有人在,但敢把皇帝交给敌人,恐怕一般人没有这个胆子吧。若非是他绕道而行,皇帝还不至于被抓住吧,要知道,土木堡距离怀来城顶多一天的路程,可他们却停滞不前,还听说,不少大臣都恳求车驾先行入关,但王振坚决不答应。”

林生看他一眼,道:“世人皆以为是王振擅自改道所致睿皇帝被擒,你们可知,若取道蔚州经紫荆关回北京,可比从居庸关回北京近了六七十里地,只可惜半途而废。”

巴图一直没有言语,听到这里,说道:“这个确实是实话,经蔚州到紫荆关,然后来京城,确实近一些。”

林生笑着看巴图一眼,道:“还是商人精明,路途算得好!”我听了,心头一震,林生和我说过,他们根本不是什么商人,而是鞑靼的大官,至于瓦剌和鞑靼的区别,好像是蒙古部落的名称吧。

汪夫人一笑,道:“我们汉人有句熟语,无利不起早。商人就是这样,要算计路程。”

殷周呵呵一笑,道:“林兄,你说王振半途而废,那他到了怀来,就该让皇上火速进城,而不是停滞不前。”

林生重重一叹,道:“此时此刻,明军已是方寸大乱,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