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明白,我已经是锦衣卫里的人了。至此,我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锦衣卫生涯!
记得小时候,祖父给我讲解历代君王的轶事,说道汉代光武帝的时候,说了句诗: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是光武帝游历京城时,看到执金吾穿着漂亮的衣甲,骑在高头大马,洋洋自得行走在街市上,甚为羡慕,脱口而出这句诗。那阴丽华是他少年时梦寐以求的美女,后来终于如愿抱得美人归。
我不知道执金吾是什么官,祖父曾经给一位县太爷看过病,那位县太爷架子十足,应该是位大官,脑海里一直这么认为,而祖父却不屑一顾,这是个小官,不值一提,我又问起执金吾来,祖父淡淡说,现在的锦衣卫......
●锦衣卫是漂亮的
锦衣卫首先是皇帝的侍卫亲军和仪仗队,由将军、校尉和力士组成。将军初名“天武“,永乐时改称“大汉将军“,选取体貌雄伟、有勇力者充任,作为殿廷卫士。校尉、力士拣选民间身体健康、没有前科的男子充任,校尉掌管卤簿、伞盖,力士举持金鼓、旗帜。
平日里没有朝会活动时,各卫亲军分别值守皇城四门,唯独锦衣卫将军在午门外昼夜守卫,总共100人。午门是宫城的正门,可见锦衣卫地位之高。
皇帝在奉天门御门听政的时候,锦衣卫堂上官一员侍立在御座西侧,负责传旨。锦衣卫将军一百二十九人与千户二人、百户四人,分别守护在丹陛、御道、金水桥以及奉天门广场的各个门前。此外还有锦衣卫校尉五百人,排列在午门内外,负责鸣鞭及执掌仪仗。
每年正旦、冬至、万寿节三大朝会,锦衣卫与其他亲军一起承担侍卫和仪仗职责。仪仗队伍共有四千人余人,其中锦衣卫多达一千五百人。朝会期间距离皇帝最近的就是锦衣卫,随时侍奉左右,听候调遣。
每当皇帝因祭祀或巡游而出宫时,锦衣卫也要在驾前扈从。他们有的负责沿途巡视,有的负责在銮跸与京城之间传报消息,有的在驾旁侍骑,传奏御辇的起落。
由于具有仪仗队的职能,所以锦衣卫的服饰异常华美。校尉穿的官服因袭了元代礼服的样,每当皇帝祭祀或巡游时,作为侍从的锦衣卫校尉更要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飞鱼服是仅次于蟒袍的隆重礼服,官员到了一定品级才能穿着。绣春刀轻巧短小,除非御赐,否则不能擅自佩戴。景泰年间,锦衣卫指挥使和当值侍卫又获准穿着麒麟服,这是公、侯、伯、驸马才有资格穿的礼服。锦衣卫大汉将军在当值时要穿戴饰以小旗的头盔、对襟的罩甲。盔甲有金盔金甲、红盔红甲和红盔青甲等各种颜色。腰间还要悬挂宫禁金牌和佩刀,手持金瓜或斧钺。
●锦衣卫是可怕的
“巡查缉捕“是锦衣卫区别于其他各朝禁卫军的特殊之处,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
卫机构是南、北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是洪武十五年添设,专理皇帝钦定案件。成化元年,增铸北镇抚司印信,一切刑狱不必关白本卫。北镇抚司拥有自己的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其统领官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普通军士称为校尉、力士。
廷杖就是把触怒皇帝的大臣拖出午门杖打。负责行刑的就是锦衣卫校尉,监刑的是司礼监太监。受杖官员被扒掉官服,用草绳捆绑,趴在地上,受杖十棍,行刑校尉每五棍一换,共用一十六人。行刑校尉以司礼监太监的表情动作为下杖轻重的依据:若太监两脚成外字张开,受刑之人尚能留下一条性命;若太监两脚尖靠拢,受刑之人就要毙命杖下。
●我是锦衣卫
我来到了北京,好奇心还是让我想好好看这座城市,但没等我看清这里的风景,便随着大队人马,匆匆奔往锦衣卫的驻地。由于地位高贵,锦衣卫衙门不像其他亲军衙门那样散落在京城的坊巷中,而是靠近皇城的正门承天门,在千步廊西侧,毗邻五军都督府,与东侧的六部隔街相望,那里是大明的中枢,可见我们是多么的重要。
我虽然游历过江南的苏杭,但北京城实在是太大了,简直有些眼花缭乱,更何况是匆匆一瞬。大明王朝已经建国一百多年,特别是弘治中兴,使得这个国家强盛起来。所以,当我踏入北京城的那一刻,虽然依旧想家,但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里生存下去。
锦衣卫有着传帮带的传统,新晋的锦衣卫,都是由前辈们传述各种规矩。廖建忠亲自给我讲述锦衣卫的前因后果,这引来不少人羡慕的目光,我则恭恭敬敬地听着,脑海里,渐渐有了锦衣卫的世界。
这个世界的中心,就是皇帝!以及皇帝的家眷们,所谓天潢贵胄。我们的弘治皇帝只爱着张皇后,而她的张皇后同样庇护着她家族。其中,她的一个弟弟张鹤龄更是飞扬跋扈。
弘治皇帝的后宫生活与古代所有的封建帝王都大相径庭,他从来没有册立过一个妃嫔,弘治皇帝一生都只与皇后张氏过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