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眸,再睁开眼睛的时候,脸上的惊异、不解都已经完全褪去,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一样,太后章之涵朝小儿子微微点头,“确实很意外,本宫真的很意外,原本以为这件事儿随着时间的推移,恐怕不再会有人知道的。”
“杏花台上月华新,见月长思花下人。今夜莫孤花月意,明朝风雨又残春。”,刘煜轻轻的念着这样的诗句,“这是外翁为数不多的诗作,但是却在中土格外的受到推崇和追捧。但是又有谁知道这首诗的原作呢?竟然是个江湖人,一个掌控着百花楼的女子。”
章秋歌,莒国如今唯一的太师,不过他的身份并不仅仅如此,他是莒国英宗刘谓柏的老丈人,是太后章之涵的父亲,是秦国公刘淼和如今国君刘煜的外翁也就是俗称的姥爷。这位在莒国朝堂上屹立不倒近六十载的老丈可谓是个传奇。他十岁参加乡试一举得中,随后一路高歌猛进,在十六岁的时候便在殿试当中赢得了探花的名次,在整个中土也是惊才艳艳之辈。
不过同其他的才子不同的是,这位少年虽未英才但却从不屑于诗作,在二十五岁前竟然没有任何一首诗作传世,不过或许也正是这样的原因,让人们对于他有了更多的期待。
十六岁便夺得探花的章秋歌在翰林院进修三年,十九岁入刑部鉴查司就任副主事,而这个鉴查司实际上就是如今的都察院的前身。十九岁便坐上了这样紧要衙门的副手,章秋歌的前途自然被所有人认为是一片光明,更是被认为是莒国未来朝廷的一个明星,不过明星有些时候也可能会变成流星。一年之后,一桩轰动了朝廷甚至是中土的弊案爆发,刑部、鉴查司、新安府以及部分地州共百名官员受此牵连,其中也就包括了鉴查司副主事的章秋歌。
不过章秋歌还是幸运的,跟被剁了脑袋的刑部侍郎、鉴查司主事以及新安府尹不同的是,国君还是念及章秋歌初入仕途、年纪尚浅这样的原因,所以只是罢了章秋歌功名,在牢里关了几个月便将他释放了。出狱之后的章秋歌却不顾家人的反对,竟然孤身一人在莒国浪荡,靠着给人写字、画画谋生,仿佛是苦行僧一样。
在这一路上,过的虽然很苦,不过也算是有所收获,比如他英雄救美式的拯救了一个逃难的女子,她说她叫祝知确,被仇人追杀的祝知确成为了章秋歌游历路上唯一的伙伴。
一对孤男寡女,又都是情窦初开时,于是在某个异常炙热的夜晚,就发生了一些注定是要发生的美妙事件,诚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诚所谓“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诚所谓“观山不若登山时,迷醉沟谷与峰峦。”
一番**,一番雨露,那份原本若即若离的情愫也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一切似乎都是那样的顺理成章,章秋歌在盘算着今后的日子,祝知确盘算的也是今后的日子。只是在同一片星空下的日子,却完全可以不尽相同,这一方小小的又大大的天地总会有千分惊喜和万般无奈。
该发生的永远会发生,即使祈祷,即使哀求,即使阻拦,也依然会在某个时间点无法阻挡的放生。
从百花楼出逃的祝知确,终究还是没有逃过百花楼那紧密的消息网,她和章秋歌的行踪还是被百花楼在探子打探清楚了。面对百花楼的十数位高手的围攻,无论是身怀绝技的祝知确还是三脚猫功夫的章秋歌,自然都是毫无办法的。
想要同祝知确厮守一生的章秋歌终究是看着心爱之人被掳走,也就在这个时候章秋歌才知道了祝知确的身份,百花楼楼主的养女,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杀手“芍药”。
祝知确一遍遍的朝着章秋歌呼喊,“活下去,忘了我。”
而肝肠寸断的章秋歌则是一遍遍的呼喊着祝知确的名字,直到声嘶力竭。
“杏花台上月华新,见月长思花下人。今夜莫孤花月意,明朝风雨又残春。”,这首诗是来自祝知确提前就给章秋歌写好的一封信之中,在信中祝知确坦陈了自己的一切,并且告诫章秋歌一定要活下去,忘了她。
章秋歌听从了爱人的叮嘱回到了新安城,一年之后已经二十五岁的章秋歌恢复了功名,成为了刑部提刑司的主事,而就在那天的宴席之上,醉酒的章秋歌写下了爱人写下的诗篇,而这首诗也在新安,在整个莒国乃至中土广为传播。
至于回到百花楼的祝知确,也已经身下了一名女婴,起名叫做祝长思。
章秋歌后来在家人的安排下,娶了一位夫人,这位夫人为章秋歌生下了三男两女,如今各个都在莒国有着极高的影响力。而如今的章秋歌身份更加尊贵。
至于祝知确也在漫长的岁月之中,成为了百花楼的楼主,不过已经在十数年前离开了人世。
没有人知道章秋歌和祝知确在那漫长的岁月之中,是否再见过面,更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故事。
“即使如此又如何?你就认为本宫会同百花楼有所牵扯?”,章之涵努力的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尽量将自己表现的更加冷静一些。
刘煜微微摇头,“这件事儿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