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十九章 叹命广陵涛  唐徒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观法师言行,不似修法之人,却不知何以遁入佛门”?两人又稍谈了些闲杂之事,李德裕方又问道。

陈权简略的把自己的情况介绍了一下,也好奇的问:“为何文绕公如此不喜佛家”?

“你平日所见僧人为何等模样?李德裕并未作答,反问了回来。

“嗯,家师灵佑禅师自是大德之人,平日所见僧众亦无厌行,除了学法讲道便是自耕自食”。陈权想了想回答道。

“晏子曾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便是如此了。老朽亦非厌佛,是今时这大唐必须厌佛。且不论这释教于中土之名教相悖之理,便说这会昌年禁佛所得,老朽记得清楚,佛禁之时毁寺四千六,还俗税户二十六万。招提、兰若四万余,得税户十五万,而由此所获膏腴上田更是数千万倾。”

“这大唐有几个千万倾良田?又有几个数十万的税户?世间之财过半为这满天下的寺庙所据,这佛怎能不禁“?

李德裕的话让陈权沉默了,前世他并无宗教信仰,可在这大唐,他在同庆寺生活了近三年,便是心里不信,却也难免亲近。然后想想又觉得,若是世人皆是锦衣玉食,娇妻美妾,那有几人愿意舍弃这一切呢?

“哎,文饶公可知我昨日方是第一次见的了这锦袍。虽是一时还不惯,可若让我换回了麻衣,确是不愿的。我不知为何这世人竟多愿避于空门,想来或如我一般,求个锦袍罢了“。陈权隐晦得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是啊,这大唐确是远不如前了,百姓也愈发贫苦,生存自是不易。如此避世之举亦有可恕。可天下之事终归要去做的,总不能眼见这世人只能断情舍义入这空门祈活,这于我辈是何等之耻啊“。

一时间,两人都在李德裕这沉重的话里沉默了下来。

“文饶公,这大唐还会有盛世吗”?沉默中的陈权不知怎的竟突然想到了黄巢,朱温这两人,虽是估量了这大唐可能还能熬上几十年。自己或许不会赶上王朝末日,可自己会不会有后人呢?他们到时要在这世上如何生存?也要去做个和尚?

“呵呵,谁知道呢,反正老朽是看不到的。今天子是个沉稳的,手段亦是了得,或许有所救也未可知”。李德裕苦笑着。

”法师此番还俗后可有何打算“?

”嗯,我不知道“。陈权真的不知道自己还俗后能做什么呢,去鼓捣活字印刷术?现今雕版印刷早就不是新鲜事物了,可为什么没有活字印刷呢?没记错应该是宋朝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距今应该有一两百年吧。陈权始终不觉得这百年间无人想到活字,而是因为什么原因让其难以实现。

“既然法师已定了还俗之意,那老朽便直呼你之字度之可好?莫怕人笑,老朽便是今时仍存着灭佛之心。可惜了,今天子尚佛,这世事蹉跎几年,却又回了去“。李德裕有些无奈的笑着。

”文饶公自是随意便是,我本就不是什么法师,便在同庆寺时,也只是个不守规矩的酒肉和尚“。陈权也巴不得这样,自己还是别给法师抹黑了。

”嗯,度之可欲入仕“?

”嗯,呵呵,自是有的,不瞒文饶公,我确有意争上一番,也不枉在这大唐一世。可实在是才疏学浅,自无所用,便也只做妄言罢了,倒是叫文饶公见笑了“。陈权有些不好意思,特别是面对着这样的风云人物之时。

‘度之过谦了,可惜老朽现时便是连家小都不可保,也确是无有余力。倒是度之欲寻那人或可助之”。

“那位李大使,哎,本是襄邑恭王六世孙,宗室之尊,也是少有壮志,可行事,却有些疏庸,今时官拜武宁节度使,本该大展宏图之时,却治之不畅,恐不能久,但其人确是豪爽阔达,度之欲寻他,倒也是个好去处“。李德裕想了想,说道。

”哎,文饶公,昨日那人便是李大使吧“?陈权有些郁闷,想想还是把话说开了吧。

’呵呵,度之怎知是他”?李德裕有些好奇。

“文饶公一路行来,河北诸镇且不自提,忠武军守卫京畿,历来也是恭顺,自是不会此时相送触了忌讳”。

“宣武军则时有乱象,虽不如河北藩镇已是自立,可文饶公于藩镇之事一贯以力压之,况且,我曾听昭度公和杜家十三郎说过,文饶公现今便是因已故的李绅李公垂所牵连,而李公垂于宣武军经略亦才过了几年,想来宣武军勿论公私亦不愿相送”。

“余下行程便只剩武宁军和现在所处的淮南军了,而恰巧李公垂便是会昌六年故于扬州的淮南节度使任上,这淮南军自是不愿再有勾连。所以,也只剩下武宁军的那位李大使了”。陈权把自己这几年所知的事情分析了一番说了出来“。

”哈哈,度之果是该入仕的。其实还有,现今的淮南节度使崔郸崔晋封历来与老朽亲近,今时虽是节度任上,可亦是战战兢兢,自保尚不足矣,哎”。李德裕感慨着说。

“可文饶公,这李大使行事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