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抬起头来,目光炯炯,瞅着崇祯。
崇祯的脸拉了有一尺长。
又是几十秒没吱声。
卢象升赶紧低下头,心里怦怦跳起来。
其实崇祯倒也并不是反对他的话,这是帝王的习惯,皇帝是金口玉言,说出话来就是法令,尤其对于大事,更不宜着急下论断。
他得听你把底牌亮完了,斟酌已定,才做决定。
没有哪个皇帝象急屎屁似地乱吵吵一通。
沉吟半晌,崇祯终于开口了:
“卢卿,对于围剿中原流寇,你的意思如何?”
“回陛下,流寇是内乱,应该剿抚并用,杀人诛心,仁德收心。而对于关外的清兵,则只能剿,不可抚。”
说得斩钉截铁。
崇祯皇帝面无表情,那一脸的忧郁……简直要滴出水来。
最后,他轻轻叹了口气。
“卢卿,这样吧,你去和杨嗣昌他们,商量商量,然后回奏。”
他还是没有发表意见。
当个皇帝……难啊。
“遵旨。”卢象升又趴下叩了个头,然后躬身退下。
……
杨嗣昌是内阁辅臣兼兵部尚书,官职比卢象升大得多,按照崇祯皇帝的旨意,由他主持召开了一次小型高层军事会议。
主要商讨眼下的军事战略。
参加会议的除了卢象升和另外两位兵部侍郎,还有京城的拱卫部队三大营——神机营、五军营、三千营的主将。
还有两个太监:东厂提督曹化淳和总监军高起潜。
太监也参加军事会议?
对了,这就是明朝的特点。太监是皇帝的亲信,他们不但参政,而且很多时候凌驾于文武大臣之上。拿高起潜来说,他被崇祯任命为“总监军”,意思就是可以监督各个战场,可以对任何将领发号施令。
崇祯的性子属狐狸的,谨慎,多疑,有时候只愿意相信身旁那些溜须拍马舔腚眼的太监,而不相信战场上的大将。
这是悲哀。
历史一再证明,凡太监参政,没有好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