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彦辞匆匆看过一遍试卷后,心中便略略的放心下来,除了一题没见过,其余的都还算熟知。
总共只有五道正题,外加一道附加题。
五道正题其中三道与《孙子兵法有关,一道是高玮自己编的战国诸国政局论述题,还有一道取自这个时代没有的《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自南北朝时南朝齐的大将檀道济的“三十六策”开始传承,最终由后人汇编成了三十六计。
朱彦辞看着第一道题,不禁在心中暗笑,对这道题他可以说是胸有成竹。
题目是取自《孙子兵法中的《谋攻篇: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让考生先论述这段话的意思,再做延伸阐释。
朱彦辞细细思索了一番,便开始作答,先在草稿纸上写个大概再往题卷上誊抄。
“所谓用兵,当知己知彼,知彼不易,知己则更难。应先派间客、斥候等竭力探得敌军底细,而己方的兵力构成和分布,粮道的畅通和粮仓据点都应熟知于主将之心……”
朱彦辞奋笔疾书,胸中的韬略洋洋洒洒的都铺在了这大白的试卷上,似有千军万马,奔腾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