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的计划是做一个门业公司,原木加工收益太少,必须继续深耕产业链。
但现在时机不成熟,所以他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创意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而发现的人也不一定能实现,但自己的东西就要自己去做,否则让外人知道,抢先一步,自己的计划就会功亏一篑。
所以他不会像李宜禄那样,直接简单的就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万一真有人有了同样的主意,资金更为雄厚,那就算同时开始做,鹿死谁手,就是一件不可预测的事。
对于李宜禄要自己的地的想法,如果不是李宜禄说让自己入股,合伙一起做,杨宇是断然不会答应的,但自己即然参股,那么也算得上是自己的产业。
即然帮自己的木材加工厂消耗“三废物”带来收益,加工出来的无烟炭又有新收益,他方才勉为其难的答应。
李宜禄道:“我这要的地势也不大,一千个平方就绰绰有余。”
杨宇道:“我不是不愿意给你地,我的想法是这个地方真的太小了,你以后总要扩大规模,不如趁现在有政策,向村里要一块大一点的地,拿到了之后,可以先不用,等以后要用的时候,再进行修建,至少先把地拿在手里。”
陈传文道:“杨总这话在理,现在咱们这地便宜,以后就说不清楚了。以前市区有块地,当时人家卖五万一亩,没人要,现在你们知道多少钱一亩吗?”
杨宇道:“五十万?”
陈传文道:“一百万,涨到一百万一亩了,咱们这地方偏僻,但过几年翻个三五倍还是有可能的,所以这一点我建议你听杨总的。”
李宜禄道:“地我倒不担心,因为我是准备做集体企业,不是个体经营,所以以后要地直接用合作社的名义拿地,并不困难。相反如果我现在拿了很多地,把钱花了,企业却没做起来,那就可能陷入万劫不覆之地。”
李宜禄的思想格局虽然不大,但却另辟奇径,思维独特。
如果是征收土地,村民肯定要坐地起价,但如果以土地入股,换得年终分红,相信愿意的人还是很多。
但真这么做了,李宜禄却要损失很多利润。
杨宇和李宜禄是初次接触,听他说起倒也有理有据,虽不了解他的为人,但仔细一想,能得到何书记的重视,必然有些斤两,马上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