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这小子有点儿意思  大宋有神医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高处恭没想到萧寒还会再提出这种要求,毕竟有了皇帝亲题的匾额之后,一副对联的多少也就无所谓了,因此他不由觉得萧寒此举有些多余,甚至忍不住担忧他会因为贪心不足而引起赵匡胤的反感。

不过高怀德看起来倒像是很信任萧寒,甚至还冲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似乎是想要看看他到底又有什么花招。

而赵匡胤听完萧寒的话后也显得挺好奇,于是连忙笑着问道,“哦?你想出来的是什么对联,竟值得你如此慎重?”

“回官家,这个对联的上联乃是‘但愿世间人无病’,下联则是‘何妨架上药生尘’!”

唔……这个对联……也太妙了吧?高怀德父子听萧寒一说完,便不由得一阵面面相觑:这个小子有心机啊,他这不是向官家讨墨宝,而是借机在官家面前铭心志啊!

话说官家给了萧寒一个“太医署医正”的官职,其中就存了安抚扬州百姓的心思,而这小子则直接把“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这种对联给搬了出来,有哪一幅对联配得上“御赐堂”这三个字?这幅对联就配得上“御赐堂”这三个字!

而且这小子刚才还小心翼翼地说什么“分量太重,自己不敢轻易下笔”,这马屁拍得也太响了吧?他这是把官家的心思给猜透了啊!这个小子将来肯定会有显达的一天!他实在是太聪明了!

当然,赵匡胤听萧寒这说完那副对联,心中同样忍不住起了一层波澜:这个对联的文采虽然平平无奇,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却是极为感人,‘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这简直和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竟然有这种忧国忧民的觉悟,身为帝王之尊的赵匡胤一时间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希望,于是他长舒了一口气,尔后定定地看向萧寒道,“好,这副对联朕会亲自为你书写,同时你也要记住,今后你所行所为,一定要对得起‘御赐堂’这三个字,一定要对得起‘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这幅联子!”

萧寒看得出赵匡胤已经被自己方才的话给打动了,话说这幅对联自问世以来,打动了不知多少人,效果简直不要太好!而萧寒在现代时也曾被这幅对联折服,并立志要做一个好医生,所以听到赵匡胤的嘱咐后,他立刻面色郑重地回答道,“草民明白,草民定不辜负官家嘱托、定不辜负百姓期望!”

“好,好!”赵匡胤点点头连说了两个“好”字,尔后再次拿起了桌子上的毛笔道,“朕现在就为你写下这幅联子!”

听到赵匡胤出言答允,萧寒哪里还敢怠慢?于是赶忙亲自研好了墨,然后把桌子上的纸张给铺平了

而赵匡胤看起来也不客气,虽说咱没有书法大家的本事,但好歹有书法大家的气场,于是双腿一劈扎了个马步,然后蘸墨挥毫刷刷刷就是一顿写,同时嘴里还喃喃自语般地念叨着,“‘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好联,好联!”

写完了之后,赵匡胤又有模有样地对着轻轻吹了几口气,然后轻轻皱了皱眉头道,“朕看这副对联还少个横批啊!”

其实萧寒知道这副历史上有名的对联横批是“聚蓄百草”,但他这个时候也不好开口,便朝赵匡胤笑了笑道,“草民德识浅薄,还请官家赐个横批吧!”

这就有点儿难为赵匡胤了,毕竟他文化水平真的不高,但此时他又不能在萧寒等人面前露怯,因此憋了好一会儿才眼前一亮道,“有了,你觉得用‘医者仁心’这四个字来做横批如何?”

嗯?医者仁心?听起来还真挺不错的!联系贴切,寓意也好,甚至在萧寒看来,比之前的那个横批还要更胜一筹,不过就是显得有点儿自夸了。

要说这些伟大的人确实都很聪明,即使文化水平不高,但智商肯定是超出平常人一大截的,于是萧寒立刻不吝赞美道,“妙啊,有了这个横批,这副对联也增色不少,草民在此多谢官家了!”

“哈哈……不必如此,说起来还是你的一片赤诚之心给了朕启发啊!”赵匡胤笑着摆了摆手,一时间看起来心情大好,“另外你以后也不用自称草民了,朕既然任命你为‘太医署医正’,那么你就是朕的治下之臣,只要你能够实心用事,不辜负朕给你题的匾额和对联,那么朕就会允许你一直做一个在民间行走的‘皇家御医’!”

“当然,若是以后宫里有人患了病而又无人可以医治的时候,你可要奉命前来开封诊治啊,要不然朕就不让你做这个‘太医署医正’了,哈哈……”

“官家天恩,这乃是臣的福气。”

“好了,朕也不和你开玩笑了,盼着你能给朕在扬州博一个好名声吧!”赵匡胤说罢,便又将目光转向高怀德道,“当然,目前你最紧要的事情还是医治高将军的伤,让他能够尽快好起来,这样朕也就放心了。”

“官家勿忧,臣会尽力让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