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粮食是个大问题  明末最强藩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把护城河再拓宽一些,从今天开始,出入城门都要严加盘查。”

“看看什么地方还有粮食,如果他们愿意卖,多少银子都不是问题……”

一回到城楼,朱伦奎就迫不及待的脱下身上这件临行前,母亲一定要他穿上的甲胄,然后重重的舒了口气。

“王爷请用茶。”

建仁将茶水斟好后,端到了朱伦奎面前。

朱伦奎浅尝辄止,放下茶杯后对侍立在一旁的陈永福道:“将军可知如今在哪里还能买到粮食?要是李贼围城,后果不堪设想啊。”

陈永福想了一下后说道:“如今要买粮食,只能去江南,只是现在中原硝烟四起,想要将江南的粮食运到开封,代价极大。”

“走水路也不行吗?”

朱伦奎手指刮了刮茶杯,虽然他平时不会轻易出门,但开封城的地图,他还是看过的,难怪北宋会一直定都于此,因为开封的水运实在发达了,穿城而过的河就有好几条,一条金水河甚至流进了周王府。

“李贼倒还不至于截断漕运,但如今的开封几乎成了一座孤城,江南的商贾想要运粮食来,就算走水路,也有一定风险,需要由朝廷派军队护送。”

陈永福叹了口气道:“王爷有所不知,其实开封城还是有粮食的,不过大多都在那些粮商手里,只是他们表面上说没粮了而已,暗地里却是偷偷卖给达官贵人。”

“是吗?”

朱伦奎眉头一挑:“囤积居奇可是要出大乱子的,那些粮商就不怕被官府追查?还是说他们在朝中有人?”

听到朱伦奎的话,陈永福立刻说道:“王爷洞若观火,若非如此,那些粮商早就被高巡抚收拾了。”

“就是一帮奸商!”

朱伦奎脸色有些难看,说道:“劳烦将军转告高大人,让他随便收拾那些粮商,就说是本王授意的。”

“王爷,此举恐怕不妥……”

陈永福有些纠结道:“其实要让他们把粮食交出来也容易,毕竟现在的开封都这样了,事后高巡抚最多不过被弹劾去官,但问题是,如果那些粮商就因为此事全部撤离了开封,开封就真的成了一座孤城了,汴河上再也不会有一艘民间的运粮船。”

“这么说,那些奸商连动都不能动?罢了,此事回头本王让人去找高大人商榷一下。”

让那些粮商把手里的粮食交出来,完事了还得想办法使他们心甘情愿的去江南运粮,这事确实有点棘手。

朱伦奎头有些大,打算实在不行就书信一封,让人送去给宋献策,看看他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

其实周王府在开封城外,还是有十几万亩良田的,只是连年大旱,收成不佳,只能养活王府上下,解决不了开封目前最大的困境。

“母妃的身子好些了吗?”

刚去查了下账回来,发现自己还挺有钱的朱伦奎,糟糕的心情难得缓和了些。

“是奎儿回来了!”

李氏见儿子来了,便放下手中的针线,过去为他整理衣冠。

对此,朱伦奎其实是很抗拒的:“母妃大病初愈,还是回床上躺着吧。”

“母妃可没我奎儿想的那么柔弱,上次被你的两位王叔饿了三天,不照样活下来了吗?”

李氏笑着取下朱伦奎的腰带后,对身边的侍女吩咐道:“去把那件衣裳拿过来,我看看合不合奎儿身,不行再改。”

朱伦奎无奈,只能捂着额头,任由李氏在他身上一番折腾。

“母妃,这已经是半月来,你为我做的第件新衣裳了,还有鞋子,这次要是再来一双的话,反正我是不想穿了。”

“可是奎儿,母妃就只会做这些啊……”

李氏有些失落,一把抱住了朱伦奎:“你父王走了,现在母妃就只剩下你这一个儿子可以依靠,不对你好对谁好?”

“母妃安心养病,把身子养好了,就是对你儿子最大的帮助。”

朱伦奎不能继续待在这里了,因为接下来李氏就会跟他谈立妃一事,而摊上这样一个母亲的好处就是,无论朱伦奎以什么样的理由拒绝,李氏最多也就再为这户人家的女儿说几句好话,绝不会强求。

只是朱伦奎现在哪有功夫管这些闲事,离开寝殿后,就对建仁交代道:“你立刻以本王的名义,去跟开封的粮商买粮,如果他们说没粮,就想办法告诉他们,本王其实也可以做他们的靠山,顺便去找下高名衡,问问他,那些粮商在朝中都有什么人。”

这事简单,所以建仁很快就办好了,并带回来两个消息。

第一个消息是,开封的粮商的确还有粮。

听到周王府要买粮后,粮商们先是面露为难之色,一个个如丧考妣,然后东拼西凑,堪堪凑齐一千担粮食,以市场价卖给了建仁。

不过当建仁委婉的表示,周王府不介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