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夜长梦多”,虽然自己已经成功地打消了朱允炆心中的疑虑,可架不住那些大臣们整天地在皇耳边劝说,而他又是一个缺乏主见的人,如果真的有一天被说动了心,自己岂不是要大祸临头了。
所以,朱棣才施此苦肉计,弄得自己仅仅不过月余的时间、便显得虚弱不堪,完全没有了他一代名将的飒爽英姿,而在旁人看来,难免会怀疑他在宫中受到了什么样的虐待。
而朱允炆在朝堂特意将四叔留在身边,其实也是怀着挑拨他们兄弟之间关系的意思,却因为朱棣的“意外”晕倒完全没能奏效。而当他知道了四叔如此虚弱的原因,除了内火攻心外,主要还是吃不应食,一种歉疚感也随之涌了心头……
几天后,朱棣的病情有所好转,喝了太医给煎的汤药后,胃口也好了不少,与此同时、朱允炆放他回北平的旨意也下达了。
因为燕王的身体依然没有完全恢复,所以不便骑马,郑和以此为由还向朱允炆要了一辆车,就这样、朱棣舒舒服服地躺在车里,离开了皇宫、离开了京城……
马车行进在通往北平的官道,赶车的是一名王府护卫,而郑和在车中照顾着自家主人。
“感觉怎么样?真的好些了么?”
郑和还是很不放心地问道。
虽说是故意为之,可朱棣却是真真实实地将自己的身体给搞坏了,人为地造成饮食不良、肠胃不健,无论如何这也是令人不能不担忧的状况。
闭着双眼躺着的朱棣、此时轻轻地笑了一声,
“让三保担心了。”
“奴才担心是小事,四爷你的身体才是大事,”
郑和长叹了一声道,
“长年征战、餐风宿露的,本来胃口就不太好,这回您又闹了这么一出儿,真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您让三保这做奴才的怎么活得下去。”
“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朱棣睁开眼睛、看了一眼他那伤心的脸庞道,
“不过放心好了,你家四爷还没弱到、来阵风吹吹就灭了的地步。”
“那么您现在感觉真的好了么?”
郑和关切地问道。
朱棣微微一笑道,
“已经没事了,不过、这病么,还是要继续病下去的,而且还得越病越重。”
“哦,这又是为何?”
郑和奇怪地问道。
朱棣将身的薄被又裹了裹、闭眼睛道,
“五月份是父皇的周年忌日啊。”
“哦……”
郑和明白了,先帝的忌日,燕王必需还要入京参加祭奠礼的,如果再次入京的话、一定会更加的凶险,可若是身染重病就可以逃过此一劫了……
就这样回到了北平府,朱棣的病情当然地加重了,后来几乎到了病危的地步。
乍一听到这个消息,正在同三位近臣议事的朱允炆、手竟然猛的抖了一下,满杯的茶水泼出了一大半儿。
“四叔他到底得的什么病?”
朱允炆面色铁青地问道。
内侍臣小心翼翼地答着,
“听说还是前些日子得的那个病没有痊愈,回到北平后又加重了,眼下连吃东西都很困难了。”
“是么……”
朱允炆默然。
一旁的方孝孺看了看他道,
“陛下也不必过于担心,依臣看、燕王殿下年纪还不到四十呢,正值壮年,不见得就会病得那么重。”
可先父也是不到四十就离世了——
朱允炆并没因这番劝慰而舒缓下心情,因为他知道、毕竟在这些大臣的心目中,四叔要是真的死了、他们反倒觉得省事儿而安心了,所以依旧眉头紧锁。
见他这副样子,黄子澄心中明白皇这是在担心,便道,
“至于燕王的病到底是真是假,我们不妨试探一下如何?”
“怎么试探呢?”
朱允炆看着他问道。
黄子澄想了想道,
“下个月便是先皇忌日,陛下您诏令诸王入京拜祭,到时候看燕王如何应对。”
“先生说的倒是有理,”
听他这么一说,朱允炆也开始怀疑了起来,点了点头道,
“就依你所说的去做吧。”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了几个人的意料之外,按他们的设想,朱棣或者是来、或者是不来,只有这两种选择,可事实、燕王却做出了第三种选择。
没有亲自入京,那是因为自己已经病的很重了,可先皇忌日这么重要的事情又不能置之不理,所以,朱棣竟然将自己的三个儿子给派了过来。这样一来,朱允炆那刚刚被挑起来的疑心、瞬间又被打消了。
要知道,朱棣和其他大多数的皇子亲王不同,其他诸王几乎都是妻妾很多,孩子也不少,而朱棣只有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