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六章 头头是道  仙圣江湖行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老爷,想必上官将军的事,已深深困扰着您”诸葛先生突然话锋一转,不知是有感而发,还是旧事重提。

“是啊”皇上轻叹了口气,正待开口时,却想到了刚才他们到“上官将军”之事时,似乎诸葛先生还没在场吧?那他怎么会知道?还没偷听?

目光直直地盯着他,缓慢地轻声道,“深感不安,寝食难安呐”

自然又觉察到了皇上的目光含意,“吓得”诸葛先生又是赶忙抓起酒壶,仰头狂灌了起来。

嘴唇密封着壶嘴,没有半点的酒水洒出。不过,从他那上下不停滑动的喉节,不难知道他灌下了不少的美酒。

“老爷为此曾愧责了好久,”“神算子”心里也是一笑,“此次前来,也有探寻上官将军遗落人间的家人之意。”

“呃啊”诸葛先生似乎很是在美美地回味着佳酿,他不敢回首他们,直到酒气散尽,才转身低头轻声近乎呓语道,“不过,想必他的家人早已深心受扰,不易找寻了。”

“那、我将诏告下,全国通寻上官将军的家眷,以补心憾。”皇上在他那愧疚的眼神中,又露出了坚定的神色,“当初、如茨贤臣良将、悔不当初啊。”

“可是,经历帘初,恐怕难有今果了,”诸葛先生这时缓缓地望向了不知何方的遥远夜空,心思踌躇地轻声道,“自古君虎同义,已成惊弓之鸟,上官将军的家眷还会、相信吗?”

在遥远夜空的那方,有着朦胧的月色,尽显无尽的苍茫在风轻云淡的遥远,似乎有着云舒云展的声声叹息风儿只能有声无脸地隐在无尽的暗夜之中,诠释着种种的无奈心声

“不管如何,我也要尽心尽力。尽最大努力,弥补我内心的愧疚。”皇上敛回了目光,不再直言深究了。心事的种种,使得他又是轻叹了口气。

“”

“道长、先生,洛阳古城一事,牵挂着我的心,”皇上又是深深地叹了口气后,才忧心忡忡地道,“等此间之事一了,便火速回京城,再合道长之能,同时颁旨发令,破解洛阳禁城。”

“神算子”在旁不停地点着头,而诸葛先生却是迟疑了一下,才谨声问道:“老爷,洛阳古城,事牵朝廷江湖,试问,又该如何取决呢?”

“什么如何取决?”皇上愣了一下,不知诸葛先生此言何意,“诸葛先生又有何高见?”

“不敢,老爷,”诸葛先生忙低头躬了下身,轻声道,“朝廷之间,颁旨发令,必定满朝皆知而江湖之事江湖了,更是满城风雨。老爷”

话到这里时,他又缄口不言了。似乎在思索着如何措词,又似乎在考虑着是否继言续语。

“但无妨。”皇上对他的缜密心思和深谋远虑很是欣赏,只不知简简单单的“颁旨发令”又有何内在“乾坤”。

“此事关乎国情家事,老爷,您如何取舍?”诸葛先生的话很平淡,似乎他已是深思熟虑了。

“如何法?”

“国情者,国之大事也。就洛阳古城而言,朝堂上下,满朝皆知,必定举国皆惊,邻邦可闻,如虑我朝颜面,疑能有损。对此负面影响,老爷如何取决,还请斟酌。”

“那家事呢?”

“既是家事,则是家人,自当坦诚相待,开诚布公,所见所闻,人人皆知,无虑颜面荣辱,只求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这”皇上明显地愣住了。由心而论,他很想视之为家事,但出于朝廷政治的考虑,他又不得不深心思量了。

“老爷,颁旨发令,已是满朝皆知了。如要做到严密消息,恐难如愿啊。”“神算子”也是轻轻地点零头。

“不错,如能以国情等视,酌情消息,那老爷将是一代贤君了。”诸葛先生到这里时,匆匆地扫了皇上一眼,又连忙喝了几口美酒。只是喝酒的姿态如前,又是滴酒不漏。

“贤君?不是贤明之君吗?”皇上对于他的口词文字,有了兴趣。

“然,非也。贤之意,则是明察秋毫,顾虑周全也而明之意,则是心胸坦荡,心灵超然也,老爷,您欲为何君乎?”

皇上无声地笑了笑,都已经不错了,还有这么地深意、执念?

“是以,贤明贤明,贤前明后也,岂不一目了然乎?”诸葛先生的心里笑了,皇上的犹豫和笑声,已经告知明示了,他已经知道了皇上会选明君的。而这,正是自己想要的心果。

“那就昭告下,君民同视吧。”皇上沉吟了一会,才轻轻地毅声道。

皇上没有明言要当何君,只是他的话里还是义无反关表明了“明君”的意思。也许,后来的诸事种种,他可能会摇摆在“贤”“明”之间,甚至,他还要当“贤明”之君。

这就是君王之道,政治权力的真正含意。诸葛先生无声地笑了笑,在心里轻叹了口气,也不能责怪皇上,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是每位君王的必修心道。

固然想人所不能想,忍人所不能忍,必定成人所不能成,是每位颠峰之路的很好诠释,但已是清身孤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