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 墓碑  长安四象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永泰郡主李仙蕙正在把一大块婆罗门轻高面塞到嘴里,韦氏发现,赶忙把她抱下来,然而,为时已晚,发糕已经被她吃了一大块,早就咽到肚子里了。

韦氏抄手便给了她一个巴掌:“没出息的东西!”

几个子女里面,最没有体统的就数她了,什么时候都沉不住气,韦氏既心疼她,又恨她不争气。

仙蕙还小,哪里懂得这么多的道理,小嘴一咧,哇哇大哭。

“母亲,原谅蕙儿吧,我们都不吃了。”几个娃儿之中最大的男孩李重照,端起热气腾腾的汤盆,晃晃悠悠的往前走。

“母亲不要生气,照儿把它倒掉。”

韦氏独自垂泪,孩子们的窘迫,让争强好胜的她,身心俱疲。李显搂着她的肩膀,对孩子们说道:“都坐过来,今天我们吃好的。”

“寄奴,别哭了,依我看,母后这是想和解了!”

“再过些日子,你和孩子们都可以解脱了。”

“大王,寄奴还是不放心。”

“母后性情不定,大家也不知能不能容忍我们。”

她夹起炙鲵鱼,送到孩子们的碗里。

鲵鱼肉细嫩,少刺,最适合孩子们食用。

几个孩子得了李显的允许,个个都筷子横飞,吃的香甜。

夫妻二人亦举杯畅饮,李显喜道:“旦那边你不必担忧,我兄弟二人同甘苦,共患难,感情是没的说。我倒是希望旦能够把这个位置坐稳,到时候,我们也就安全了。”李显低头狂吃,他也是好长时间没开荤了,肚子都瘪了不少。

韦氏刚有些笑容的脸,瞬间就僵住了。

没出息的男人,她在心中暗骂,却又给他倒了一杯酒。

…………

长安城四四方方,一百零坊呈田字形排列,良田千顷,水环绕,人杰地灵之地。

南来北往,东西交汇,各地客商云集在此,皆为淘金而来。

城市的整体地形,西低东高,达官贵人居住在东城的为多,西城则混杂了不少胡人、大食人,道观、袄祠,寺庙林立。

越靠近皇城的里坊,人气越旺,官员,富商,还有一些有官方背景的机构,都开立在这些个地方。

越往南走,土地就越荒凉,人迹罕至。

很多时候,即便官府着力发展,也无济于事。

靠近南城门附近的几个里坊,诸如安德坊、延祚坊、昭行坊根本没有多少宅院。

全是连片的农田,又如通济坊,更是许多高官家庙的所在。

通济坊中亦有大片乱坟岗,普通农人百姓没有家族墓地的,都可以葬到这里来。

朝廷体恤,在国库充裕的时候,每隔几年还时不时的派人过来清扫打理一下,以示皇恩浩荡。

进入通济坊,沿着坊墙行走,经过一片池沼,就来到了这个里坊之中占地最广的一片宅院。

然而,这片广大的宅院,却不是用来住人的,而是为了祭祀先祖的。它隶属于初唐宰相裴寂,是为裴寂家庙。

经过裴寂家庙,就算是来到了长安南城的最边缘地带了。

荒草凄迷,鬼气森森,到处都是小土包,各种碑牌林立。

身穿白罗小翻领胡服的青年,漫步在秃坟野岭,状态怡然,丝毫不见慌张。

各式各样的墓碑牌位从他身边掠过,他不时看上一眼,嘴角露出讪笑。

抬头远望,北角方向,一片宅院里,居然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那里,正是李治的顾命大臣,侍中桓彦范的家宅。

刚直不阿,只凭着一腔义气行走朝廷,这就是桓彦范为官多年的行事风格。

他还真是胆大包天!

青年追寻着飘动的炊烟,暗自想到,敢在乱坟岗附近盖宅子,确实是他的作风。

走了大概一炷香的时间,踏过芦苇荡,他心情越发的舒畅,脚底一滑,竟然跳进了泥坑里。

污泥溅起,沾染了他的雪白袍服,他却不在意,继续沿着泥坑向前走。

眼前出现星星点点的坟包,他在墓碑牌位之间挨个查找,很快就寻到了目标。

没有巨大宏伟的石碑,也没有亲朋好友的悼文,只有一块纤薄的木板,上面用隶书写着三个字:王三郎。

“三郎啊,我对不住你!”

他遗憾的喟叹,席地而坐,静静的凝视着牌位。

“你放心,在完成大业之前,我绝对不会死的。”

“这些日子,多亏你的照应,我才能够走到今天,否则,我早就变成孤魂野鬼了。是你让我明白了,这个世上还有义薄云天的豪侠,也是你教会我,君子行于世,要坦坦荡荡,不惧怕任何危险。”

“三郎,想当年,我跟过那么多的师傅,他们竟然都不及你的一半。你我真是相见恨晚,可惜,你走的这样早,我们的缘分这样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