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四章 对《国富论》的讨论(四)  带着图书馆回大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虽然毛泰的建议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时间跨度实在是太长了,最起码得以十年为单位。

朱允炆哪等得起。

“政策的事真的不能商量?”朱允炆冷着声音问。

“请陛下恕罪。”毛泰等人翻来覆去就这一句话。

“刊行《国富论》呢?”朱允炆又问。

“臣以为可行。”

是齐泰!

又有一个站到朕这边来了,朱允炆在心里哈哈大笑。

卧槽,我高兴个屁啊。

随即朱允炆就反应过来,到现在就两个人支持,还觉得自己取得了多大胜利似的,没出息。

“臣也以为可行。”

这次是大理寺卿铁铉。

“为何铁爱卿认为可行?”

“陛下,《国富论》的内容臣已经看过了,与历朝历代对食货的解释的确不一样,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因此将其当做一本对历朝食货志的重新解读并无不可。”

“不过是更。。呃。。抽象一些。”

“更何况这是陛下所作,臣以为完全可以刊行天下。”

“读书人可以随意刊行自己的著述,并不能因为陛下是皇帝就禁止。”

这还是个言论自由的支持者。

“齐爱卿呢?”

齐泰道:“臣与铁寺卿的想法一样。”

“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其他人也没说什么反对意见。

毛泰的意思是不能刊行《国富论》以后就实行与书中一样的政策,这点朱允炆也看明白了。

一本书而已,就算有再大的影响,也需要时间发酵,那时候发生点什么,可能就不关内阁中这些人的事了。

“好了,来人,扶诸位爱卿平身,赐座。”

“跪了一下午了,腿没知觉了吧,传太医。”

朱允炆将几条旨令宣布下去。

这一个个的可都是朝廷的栋梁,朱允炆怎么也不能让他们在暖阁出点事。

很快太医们进来,朱允炆说道:“给诸位大臣按摩一下,开个方子给他们调理调理。”

“臣遵旨。”

自从椅子兴起以后,谁也没有跪过这么长时间,更何况是跪拜。

跪了一下午,可要了这帮老家伙的命了,腿早就没知觉了,看这样子得修养个十天半月的。

军委将军们现在才恢复,内阁大臣又出事了。

他们总是与朱允炆作对,朱允炆能怎么办。

没把他们杀了就算是好的了。

等太医们都下去了,暖阁的门再次关上。

朱允炆要和他们好好说道说道了。

“诸位爱卿。你们只看到了《国富论》对儒学的冲击,却没有看到这是儒学再次更新的机会,你们谁要是走在前面,以后必然是朱文公一样的人物。”

第一句话就吸引了大臣们的注意力,和朱熹并肩啊,谁不想。

他们不知道明朝中期就有个姓王的真的达到朱熹的高度了。

“朕是一定要对进行改革的,也许会有人说改革死路一条,看看商鞅,看看王半山,都是失败者。”

“但朕是皇帝,天然与他们不在一个层次上,这是朕改革最大的优势,若是神宗一直支持王半山,他的下场也不会如此凄惨。”

“还有,程朱理学为什么会出现?你们可有想过这个原因?为什么不在唐朝、五代出现,不在元代出现,偏偏在宋朝出现呢?”

没有人说话。

“再想一想,为什么武帝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不独尊其他学说呢?”

还是没有人说话。

“看看,儒学从来不教给你们去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你们常常在讲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你们真的对事物的所以然都了解了?”

“再看看历朝历代编的史书,什么编年体,纪传体,都只想要将史实讲清楚,而不想想为什么会这样。”

“就说王半山变法为何失败,士人们的讨论已经很多了,将其归结为党争啊,罢相啊,又或是其他原因,这真的决定了变法必然失败吗?”

“神宗皇帝还有其他很多人为何开始支持,后来又不支持王半山了?”

“会不会是变法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了呢?宋朝官家与士大夫共天下,王半山要做的是割士大夫的肉,谁还能跟他站在一起。”

“你们现在一致的反对朕,不过是因为朕要做的触动了你们的利益。严爱卿不反对朕,是因为朕要做的符合他的利益。”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真真是无比正确的一句话。”

“等到大明有一小半人支持朕的做法,朕就有信心将你们儒家全都推翻,如果你们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的话。”

“理学成为宋朝的官学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