炆噼里啪啦把抽象的概念讲了一遍。
然后就看见墨东河一脸懵逼的坐在那里。
要不然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哲学呢。
中国不是没有哲学,只是从来不探讨这些概念性的东西。
只有具体,没有抽象。
看墨东河的样子,朱允炆就知道他的任务又多了一项。
“抽象的问题以后再说吧。”朱允炆无奈的说道。
“先说杂志的问题,工匠手里的绝活为什么要教出来呢?凭借朕的名号就足够了?”
“当然不是,独家技艺是他们吃饭的手段,没有其他的手段他们是不会拿出来的。”
“所以朕说给每一篇文章十两银子。”
“这还不够,下面的步骤就需要评议人的眼力了。”
“若是某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价值很高。科学院就要找作者商量,能不能得到作者的授权,作者让你用你才能用。或者是买下来。”
“民间有很多宝藏,就看科学院能不能充分利用起来了。”
“不要吝啬钱财,很多技术就是价值连城。”
“同时,在这过程中可能真的有很多价值非常高的技术,而且人们一眼就看出来这项技术很好,比如对于兵器制作很重要的技术。”
“这种情况下,杂志社就不要把这种文章拿去评议了,也不要刊登在杂志上。”
“可以拿到朕这里来,若是真的有用,可以跟作者商量,让他加入军器局或者兵仗局,或者其他部门。”
说到这里,朱允炆喝了一口茶:“听明白了?”
“臣听明白了,陛下英明。”
墨东河佩服的五体投地,皇上的思虑太周到了。
“朕已经跟你说过科学院的重要性了,以后不会再提。按照朕讲的去做就行了。”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