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评价,他只不过是抄了一下。接下来他真正要说的话,可就跟文才没有半毛钱关系了。
朱允炆继续说:“皇爷爷大行前叮嘱说七天以后就下葬,并不许就藩的藩王来应天府,然我朝以孝治天下。民间父亲去世,儿子犹要守灵祭奠一直到下葬之日。况且在外百官也要遣官来祭,唯独不允许我的皇叔们回来,岂有此理?因此,我想让葬礼延长至七七四十九天,在外诸藩王均回应天府祭奠,如何?”
下面的诸位被朱允炆前后文明显不搭的风格震了两震,又听到如此重大的消息,一时间竟没有人说话。
一些很快反应过来的大臣在心里嘀咕:“先皇为什么不让王爷们回京你自己不清楚吗,还不是为了你,现在你要让王爷们回来,自己的皇位受到威胁可别后悔。”
安静了大概有十来分钟,礼部尚书郑沂首先开口,然而却不是回答朱允炆的问题,而是跪下说道:“恳请皇太孙殿下登基。”
此话一出,群臣差点就炸了。当然,他们不是争论朱允炆应不应该登记的问题,而是登基被郑沂这个老贼抢先的问题。
“老贼!老贼!”无数人心中暗骂他,同时在心里暗暗叹息,恨不得给自己两巴掌,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虽然说六部尚书和宗人府已经定下来朱允炆明日登基,但总要有个带头的,从龙之功,从龙之功啊!
有了郑沂带头,大臣们呼啦啦跪倒一片,“恳请皇太孙殿下登基,护我大明江山!”前面的还好理解,后面那句话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喊那么整齐的。
“诸位请起。”朱允炆连忙把他们喊起来,“我们现在是在讨论请藩王回京的问题,怎么说到登基上面去了。”
“殿下,先皇规定,诸王回京必须首先要面见皇帝。国不可一日无君啊殿下。”郑沂不愧是礼部尚书,各种礼仪制度张嘴就来。
诸大臣看着郑沂在朱允文前面表现,恨的咬牙切齿,机会全让这个老贼抢去了。
“这。。。”朱允炆犹豫了一下,仍然没有说肯定的话。
现在大臣们算是看出来了,朱允炆这是在演戏呢,谁在登基之前不都是退让三次的?
郑沂又说道:“殿下,藩王入京必须要由皇帝本人发出诏令,您一日不登基,诏令一日不能发出。”
“这该死的郑沂。”朱允炆也在心里暗骂,“说出的理由我完全不能拒绝好吗?还得拒绝一次呢。”虽然这样想,朱允炆还是面带微笑,对诸大臣说:“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恳请皇太孙殿下登基。”这一次,不止大臣和皇室子弟,连护卫、太监和宫女都跪下来了。朱允炆眼前黑压压一片。因为是葬礼期间,全都穿的素服、乌纱帽、黑角带,简直是太有肃杀之气了,直接把朱允炆吓了一跳。
他连忙说道:“我答应了,你们赶紧起来吧。”
“是!”
“太祖皇帝葬礼期间不宜铺张,登基仪式一切从简。”朱允炆又对礼部尚书郑沂和宗人府宗人令马备说道。
“还有,给各藩王的诏令今日就要起草出来给我审阅,然后快马加鞭送到各藩国。此事由殿阁大学士负责。”
“是!”几位大学士,相互看了一眼,有些兴奋,这是要受到重用了?
朱允炆见事情已经解决,便道:“你们退下吧。”
。。。。。。
这些殿阁大学士的积极性也是高,在散去以后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朱允炆才刚吃完饭而已,他们就兴致冲冲的拿着草稿来找朱允炆了,看来平时他们也是闲得慌。
朱允炆一边看诏令,一边问:“你们都叫什么名字。”
“回殿下,臣崔单,洪武二十一年进士”
“臣段福均,洪武二十四年进士”
“臣范湖,洪武二十四年进士”
“臣古华,洪武十七年进士。”
朱允炆微微点头,又问道:“古学士是洪武十七年进士,如今十四年已过,只做到殿阁大学士吗?”
古华苦笑一声,对朱允炆说道:“殿下有所不知,我本是洪武十七年二甲进士出身,因得罪了周德兴的儿子周冀,被迫辞官回家。洪武二十五年周德兴和周冀夫子被先皇诛杀后,才复被启用,洪武二十九年被任命为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
“原来如此。”朱允炆发现身在历史中比读历史书有趣多了,后世可能永远不知道这件事情,史书也不会记载。也许古华自己的著作中可能会提到,却不一定会流传下去。
“诏令没有问题。你们把诏令多写几份,送到各藩王手中吧。”
“是。臣等告退。”
朱允炆已经调整状态,准备进入到皇帝这个角色中来了,虽然以后面临的挑战会很多,但一想到明天就是登基大典,朱允炆心中就一阵激动:“大明,是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