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右贤王的误判  位面之武夫皇帝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匈奴人自以为我们放弃了燕北牧场,放弃了长城以北的领地,他们想要趁此机会派遣重兵接受这片草原……

好,那我们就趁他们立足未稳,狠狠痛击他们!

全军掉头!”

杨浪果断下令,即便这些匈奴人根本不可能攻打长城防线,只是想把这块草原收回来。

但杨浪要对他们说,这不可能,根本没可能!

……………

……………

大军回援,纵然敌众我寡,但杨浪有很大的把握击败他们。

蒙古的骑士是那么的简陋,自己的铁骑装备与他们已经产生了代差。

纵然士兵们马上功夫差些,但在拥有连弩,全甲,马镫,马鞍,马刀之后,实力已经完全逆转。

更何况,长城上的还有四千步卒戍守。

“义渠斥候何在?!”

当即,便有二十多名义渠骑兵出阵。

“尔等充作斥候,轻装简从,伪装成胡人,于大军之前刺探情报!”

他们脱去了军装,发髻,变成了胡人模样,卸下了马刀连弩,跨上胡弓箭弯刀绝尘而去。

兵贵在精,不可疲劳作战,杨浪的五千铁骑可日行一百五十里,但杨浪将速度大幅压制,每日只行七八十里。

行军途中大半时间都在休息,无论士卒还是马匹,都感觉不到疲劳。

于此同时,义渠斥候们不断归来,汇报军情之后,再次绝尘而去。

杨浪把情报汇总,奴奴人的行军动向脉络,渐渐越发的清晰。

前锋是谷蠡王部的五千骑兵,作为新任右谷蠡王,现如今正是意气风发。

五千骑,这是他的所有力量了。

之所以作为先锋,那是因为按照计划,燕北牧场五百里大部分都会划给他来作为他的王庭!

右贤王部由于在河套地区并未参与那场战役,虽然部落被屠,但手下的骑兵没有损失,一直在大漠东北与威慑东胡。

可现如今匈奴折损严重,半数胡儿都折损在了河套地区,大月氏趁势逼近……

既然已经用退步,让东胡敲诈了一把达成的协议。那作为仅有,且还保存战力的右贤王,这会应该是正在西北与大月氏交战,怎么还有心思跑到这来?

这一定是发生了什么。

但因为距离太远,处在东北的杨浪还未接收。

然而,也就是在此时,数十骑自南方而来,他们不同与普通的士卒,身上散着一股无所畏惧的死气。

“是死士营的探子……,定然是发生了大事!”杨浪心道。

“主人!”

他们下马叩拜,呈上一件密封的竹简。

看这封泥印记,竟然是从河套那边传回来的!

因为杨浪曾领军北上,在云中九原一代驻扎过一段时间,所以特意留了百名死士在那里,充运暗桩。

为的,就是能最大程度的掌握大月氏和匈奴左部的详细情况。

这份情报,杨浪敢说官方的那份都还没送到咸阳。

拆开锦囊,简短的一份小竹简,却向杨浪传递了草原上最重要的大势!

匈奴在河套之地折损了大半胡儿后,大月氏大举进攻匈奴,东胡也蠢蠢欲动。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而大厦将倾之际,总有力挽狂澜之人出世。

那个人,就是在北地,被蒙恬以步军杀的丢盔卸甲,仅带千余亲卫逃回漠北的左贤王。

头曼单于已经彻底颓废了,他的威信不再,左贤王作为亲子,顺理成的取而代之。

号曰,冒顿单于。

冒顿成为新单于之后,面对东方蠢蠢欲动的东胡,西方大举进攻的大月氏,还有南方强悍的大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将所有部落收拢至漠北,不再至漠南一步,以避大秦锋锐。

当然,也有例外,就是燕北牧场的右谷蠡王,因为这片旧燕之地,从来不是大秦重点驻军地点,杨浪调任此处,他们也根本不知。

况且还有东胡也在。

而当他们知晓杨浪北上,全收五百里燕北牧场之后,也按耐住性子,没有任何反击。

自此,匈奴在漠南才算是绝迹。

对大秦,冒顿是能忍则忍,能躲就躲。

而对于威胁较小,组织松散的东胡部落联盟,冒顿忍痛割让了六百里肥沃的水草,即便这六百里有四百里都曾经是东胡领地。

敲诈得逞的东胡偃旗息鼓了,匈奴虽然遭受重创,但依旧是匈奴帝国,组织松散的东胡根本不是对手,得了便宜也就安分了。

有大漠作为依靠,从而避过了大秦的锋芒,又忍痛割肉,贿赂了东胡,让他们安分下来。

最终,这位新任单于组织残部,收拢五万骑兵,半月行军两千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