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
耙耳朵,这个词在四川话中的意思就是怕老婆的男人,指一个男人怕老婆,也就是常说的惧内、“妻管严”。
“耙发音为pa,一声耳朵”为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地独有的词汇,因男子结婚后常被老婆揪耳朵而形象地留传开来。
“耙耳朵”的原型来源于成都一种加了“耳朵”的自行车,外形嘛,就像偏三轮一样,不过加的不是车斗,而是类似缺了一个轮子的轮椅。
这是最早成都男人为了让自己老婆坐得更舒适而发明的,成都大街到如今也还有少量此类车型。演变到今天,“耙耳朵”已成了三轮车,但人们依旧亲切的称此为“耙耳朵”。
用‘耙耳朵’这个词造个句:
“李哥,刚发的工资就立刻全部上交嫂子了啊?硬是“耙耳朵”嗦?”
“不好意思,我“耳朵耙”,我老婆说是啥子,我就做啥子。”
甚至于,某个新闻网站上播出的消息——四川耙耳朵产生新高度:中江县森林公园内200级石阶写满“婆娘我错了”
宜宾市耙耳朵男子给老婆道歉,包下全城出租车顶灯,连续三天循环播放“老婆,我错了,原谅我吧,阿强。”
杨浪在蓉城住了一年多,见过的耙耳朵还真不少。浣花溪公园里面跳广场舞和打牌的老头里面,就经常有人被老婆过来抓回去做饭。
在这里看了一会儿,杨浪带着陆瑾和女儿去了大熊猫厨房。“大熊猫厨房”展示了各种大熊猫食用竹及竹笋、水果,大熊猫窝窝头制作原料、流程以及成品供游客品尝,并配以简单图文说明。
“爸爸,我想吃!”
杨浪哭笑不得,“闺女,那是给熊猫吃的!”最后没办法,在离开的时候,找了个在门口卖小食品的,买了几个熊猫造型的米团子打发了小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