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她也已经于数年前追随爷爷去了地下。
奶奶是伯伯与伯母准备再一次遗弃嗷嗷待哺饿得哇哇直哭的梅霖,历史的见证人。
因为,伯父与伯母不愿养梅霖了,当时,是奶奶站了出来。
奶奶痛斥了自己的长子与儿媳先养后弃的恶劣行为,但是,对日子过得烂成一包的大儿子,却又感到确实无可奈何。
怎么办?
当然不能把梅霖扔了,那可是活生生的一个生命,但是,奶奶也不能自己养梅霖啊!
总不能老了老了,还要给儿女们再捡一个小妹妹养吧?
再说了,谁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于哪天咽气呢?
考虑了又考虑后。
奶奶发挥了她有生之年最后一次家长的作风,她十分硬气地将梅霖指给了在城里当包工头的二儿子。
不然怎么办?
她总不能指给此时尚未成婚的小儿子吧?
可是。
二儿子负担也不轻呵!
本来,二儿子已经有两个女儿了,再加上一个梅霖,那就是一个五口之家,梅霖是抱养的,每一天都离不了奶粉,这笔开销,是要从二儿子一家四口的嘴里夺的。
再说了,二儿子虽然说是个包工头,其实也就是个手下有十来个工人的小包工头,平时,也就是揽点盖房子的打基础,砌片石之类的小活,每个工程下来,他也赚不了多少钱,只不过不用出苦力,轻松一些罢了。
梅霖出生的那个八十年代,又能有多少活给这些进城就上工、回家就下田的农民们干呢?
但是,二儿子还是应了下来。
只因当时,他有一个好老婆,奶奶有一个好儿媳。
于是。
梅霖就由伯伯梅文堂的女儿,变成了包工头梅武堂与他老婆向幼晴的女儿。
就这样,梅霖才有了现在的姓与名。
然后,梅霖才会在这个家庭里一天天长大。
但是,她的长大,却充满了辛酸与泪水。
那是因为。
不知从何开始,不知什么原因,亦不知出于什么目的,梅霖的大姐梅雪在一次与梅霖的争闹中,脱口而出说梅霖不是向幼晴亲生的,而是抱养的。
之前,这是个秘密,全家人都知道,唯有梅霖自己不知道的秘密。
什么事情都有第一次,泄密也是。
纸终究包不住火。
或许梅雪那时还不知道饭可以随便乱吃,话却不可以乱说,又或者,她认为这句话是攻击妹妹最好的武器。
梅雪的话不是空穴来风,让隐隐已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的梅霖陷入了深深的怀疑,她就开始留心,注意观察,观察向幼晴与梅武堂是怎么对待自己,又是怎么对待大姐梅雪与二姐梅露的。
果然,世间万物皆有迹可循,梅霖发现,向幼晴与梅武堂对待自己,果然与两个姐姐还是不太一样的。
梅霖还因为这个问题找过奶奶,那时,已经病入膏肓的奶奶沉默了许久,终于还是承认了梅霖是抱养的这个事实。
但是奶奶却没有告诉梅霖的亲生父母是谁。
请原谅奶奶吧,原谅她这一点点私心,原谅奶奶不想看着现在这个大儿子养过,二儿子养着的孙女,有朝一日重回亲生父母身边的这点私心。
自家养大了,怎能再给他人夺走?一点机会都不想给。
原谅她没有慧眼,看不到这个可怜的孙女,在二儿子家里被不公平对待的一切。
奶奶亲口承认自己是抱养的这个事实,对梅霖来说,不亚于晴天霹雳。
奶奶不会骗她的,奶奶说她是被抱来的,那她就一定是被抱来的。
而心已有结的梅霖,就发现了自己与两个姐姐待遇上的不同。
用心发现,必有所见。
无论什么东西,她都要捡姐姐穿旧的,用旧的。
姐妹间因为一些事情闹起来了斗起来了,向幼晴也绝不会像平常人家一样去骂大的,最多,她也就是个两不相帮。
两不相帮,就是偏心。
因为。
大的跟小的争斗,如果家长不出面制止,小的,如何是大的对手?
不得不说,是人就有私心,向幼晴在对待亲生女儿与养女的问题上,确实没有做到一碗水端平,而是偏心于自己的亲生女儿,梅雪与梅露。
而向幼晴偏心的结果就是,她渐渐感觉到梅霖明显在跟她作对,她让梅霖这样,梅霖偏要去那样,而一旦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时,她就会动手打梅霖。
当然,她也打过梅雪与梅露,但显然,梅霖挨得打更多一些。
梅霖虽然会因为肉体上的疼痛而流泪,但心中却充满了愤恨与怒火:看!后妈的真面目终于露出来了。
而向幼晴,也自有她的委屈,她认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