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几路大军几乎都要无功而返了。
唯有淮南,因为刘备主动收缩兵力,所以只剩下了袁绍。
袁绍以三个郡的势力,苟延残喘,始终不愿意投降。
最终在戏志才、陈登率领的徐州军团的步步紧逼下,袁绍走投无路,下令族人跟臣下投降了刘羲。
他自己则饮鸩自杀了。
刘羲的兵马完全占据了淮南,对江东也构成了威胁。
这极大的减缓了周瑜对鲁肃的攻势,让水军大大地喘了口气。
刘羲收到了情报,叹道:“袁氏兄弟果然都一样脾气刚烈。”
袁氏族人投降之后,刘羲也没有难为他们,任由他们回去了汝南老家。
不过他们还是识趣地献上了袁家汝南的福地,让刘羲的底蕴进一步加强。
袁绍臣下众人也各分东西。
部分归降了刘羲,部分归隐了山林。
还有如许攸、郭图、杨宏这样与刘羲结怨的,他们都投了刘备。
可惜杨宏这样的“人才”,在刘备麾下没呆多久,就被刘备给砍了。
五路大军,只有淮南一处见到成效。
南蛮一路已被击退,蛮军大败亏输,元气大伤,至少数年之内不敢再进攻益州。
他们之所以能够建功,还是紫虚上人出马,请出了孟获的嫡亲兄长孟节。
孟节自幼修道,紫光上人对他有传道之恩,没有师父之名,却有师徒之实。
孟节深知南蛮虚实,对于各部的兵力,各族之间的关系跟矛盾等等,都知道得十分清楚。
这样的情况下,蛮人焉得不败?
另外长安军团跟攻打江东的水军,这两路也陷入了僵持之中。
长安军团在汉中虽然没有建功,但是好歹保持着攻势,看起来占着上风。
但水师却一直处在下风,损伤颇大。
水师主要依靠舟船跟士卒,猛将的优势不如陆地上那么大。
青州水军的底蕴比起荆扬水军来,还是浅薄了许多。
周瑜又是天生帅才,用兵如神。
若非鲁肃稳重,恐怕水军的损伤更大,有倾覆的危险。
破局的关键还是在中路的南阳战场上。
刘羲兵多将广,顶级战力远超刘备。
不过刘备这边也不弱,尤其是以天赐阵法训练出来的道兵,每一队都可以抵挡一位超一流的猛将,弥补了顶级战力不足的短板。
双方各逞奇谋,你来我往,一日一小战,五日一大战。
这一战足足打了两年。
刘羲跟麾下谋士的计策,本意是拖垮季汉的国力,令其一举奔溃。
大夏拥有高产作物,全面推广开来,基本上不会出现粮食短缺的现象。
而且传国玉玺乃是人道至宝,能够镇压国运。
所以大夏这两年来一直风调雨顺。
虽然损失很大,但也能够支撑下来。
而且处于战时制度之下,朝廷高速运转,各项制度改革也雷厉风行的铺排开来。
虽然这些制度没有颠覆传统,但是也是结合了古今的经验,将之贴合时代,让国力更加壮大。
这些政策虽然对世家豪强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幅度不算太大,他们也不敢反抗。
刘备那边的兵力损伤更大,季汉本就势弱,治下之民比大夏少了两三倍。
两年的战争,几乎青壮损伤过半。
不过这两年,季汉的情形非常诡异。
他那边也是风调雨顺,不但如此,气候时节仿佛有人操纵调度一般,非常精准。
该下雨时,一丝不多一丝不少。
该热时,该冷时,温度都刚刚合适。
所以大汉的农业、畜牧业发展飞速,百畜兴茂,就连庄稼的收成也比往年要好许多。
大汉治下的百姓,百病不生,各个身强体健。
他们感觉到修炼似乎比以往更加容易了,刘备麾下的文武大臣两年间都连连突破。
就连士卒的战斗力也一天天的增强。
季汉臣民都传扬着刘备乃是天命所归,大汉乃是受到天眷。
在这样的信念中,他们虽然损伤很大,但是也能斗志昂扬地坚持了下来。
刘羲跟郭嘉、程昱等重臣统计了这两年的战损,都是一阵沉默。
光是南阳战场上,大夏就损失了二十余万的士卒,将领更是死了数十人。
而汉中跟江东两处战场,基本上一直在对峙之中,只是损失钱粮,将士倒没有多大的损伤。
大夏损伤严重,大汉的损失比之大夏只多不少。
双方都显得兵力空虚起来。
刘羲心中郁闷:“自己只是小小的开挂,刘备那边才是完完全全的挂逼!”
郭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