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东家是一个什么境遇和状态,以及他们会可能如何,采取补救等措施?明白吗?对比分析式汇报!比你们照本宣科,要更加贴切”
徐倩倩第一个,她虽然做的比较远。但是,此次她跟刘伟的干系责任更加重大。徐倩倩先是拿着本子,把接管转移情况说了一遍。基本完成,老客户朝这边的带路。老客户已经开始部分运作起来了。已经产出了二级客户单子。
接下来徐倩倩放下本子:“王总,我认为,目前单就从我这里角度来说,对于老东家打击,可以说算是致命的。整个商管集团,在我这边原有老东家订单的99%全部撤走。涉及到的订单金额总数已经超过3亿。那么,可见以前我们熟知的,老东家年度产值,中国区这块号称10亿!那么这一下他们减少了30%。而且在近一个月内!”
我听完回了一句:“嗯,徐小姐,说的非常好!非常对。我希望诸君就是按照这个模式,来回报分析。”
接下来就是刘伟,对于他汇报,我是十分担心的!很担心他掉链子!不过,这次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刘伟很沉着说道:“按照部长的规定要求,我们按期完成了,对于老客户从老东家那里的转型。我们持有比例,约为20%。总价值也是接近1.5亿。如果把我们和徐小姐的比例,配合起来,那么,老东家已经丧失了45%订单能力,和约为4.5亿价值的订单总量。我想着对他们中国区,应该是致命打击!”
李军接下来继续汇报:“诸君,我是负责第三块这里的转移业务。我们按照计划。完成了100%的转移计划,而且还附带了得商管集团旗下的,老东家额外的5%订单。我们的总金额在4亿左右。如果外加最后的附加5%订单。那么我们现在拥有总价是5亿元。诸位,我们组拿下的都是老东家心头肉一级的,重点单子。”
我听完核算一下:“那么其余几个组,报来的数字来看,老东家中国区这边,已经基本处于频死状态?是吗?那么我们如何验证?各位主管所汇报的情况?首先,我们都知道开公司必须要赚钱的。这是不二原则,法则。我们都不是慈善机构。所以,如果诸君的数字与实际情况吻合。那么大家想想,作为中国区拥有,接近180人的庞大销售团队的,老东家!他们会做第一个反应,是什么?”
徐倩倩想了想:“裁员!只有裁员,他们才能止损!不这样如此庞大的销售团队。面对急速萎缩的订单数量,价值体系。是根本吃不消的”
我一伸手指着徐倩倩:“对!徐小姐说的非常对!所以,我笃定他们应该现在已经开始,大批量或者说分批次裁员!所以呀,接下啦验证的就是我们人事部门的收容计划!”
张园园这是我们的新来的人事部长。原有的被调到南美去了。张园园看到我再看她:“部长,诸君。我们部门,近期正在做很多求职员工的,背调。现在已有的数据来看,投在我们名下简历,已经登门来的应聘者中,有60%来自于老东家。目前,仅销售人员这边,我们日接访量在10-20人次。其中60%。这里还有数字,这60%中还有80%是已经离职的。”
张园园看着大家,一头雾水样子,满带着自豪说道:“综数据分析,目前老东家这边的人力外流,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期。我们按照要求,已经接纳了2批35人。而没有被我们接纳的至少还有30人。也就是说他们裁员,达到1\/3”
我一听到这里,感觉到问题!立刻打断她:“抱歉,张部长,我打断你一下。你的意思是说本来有大概70人,从老东家到我们这里来面试?而你们录取力度,只有50%是这个意思吗?”张园园看着我:“是的,部长。我们目前的确仅仅接受了35人”
说到这里,我心里有些不满?我不知道她是因为与前任交接问题?还是故意要违抗我指定的接管标准?竟然把“接管80%遣散人员”锐减到50%。而且不做任何报,审批?对于一个二级部门,这在当时制度下,是绝不准许发生的。在我的管理模式里,总体制度框架,就是“国法”一样的大法。不管哪个部门,都必须要在这个框架下。才可以自由发挥你的部门,管理制度的能效。这是原则!决不可破的原则。否则一切都会脱节,都会乱套。
我想了想:“张部长,你刚到我们这里不久,在你交接时候,你的前任是不是跟你讲了,我们这次计划里,接受的老东家员工的数量,比例?”张园园斩钉截铁回道:“部长,的确跟我讲了而且讲的十分详细!可是我认为.......”
我一抬手,一个休止手势,接着我表情显得十分凝重严肃:“张园园,你作为一个部门长,同时也是我们会社的一个成员。这一点你明白吧?”张园园点头,声音小的越来越微弱:“是的,部长我知道。”我接着说:“那么作为二级部门你们发现了,可能原计划存在一些,在实际的审批审核的漏洞!为什么不及时报?提请社里,尽快纠正原计划方案?”
张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