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人到中年无锋芒  独孤之后复孤独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赵宋的汉人自然更少了,加赵宋朝廷不思进取,偏安一隅苟且偷生,对军心民心的打击更大。进一步让人民失去保家卫国的勇气。

在宋朝刚刚被蒙古人攻灭之后,中原大地的反元义军,可谓是星光灿烂,先后涌起并写下不少悲壮的故事。他们有的打着复宋口号以赢得民心,如:宋末的崖山之战和元朝初年的新会抗元起义。有的则打着大宋旗帜,却从未真正做过此类义举,反而搞得民不聊生,一片狼藉。这些义军无论规模、气势、威望、兵力、实力、作战经验等皆不足以与忽必烈的蒙古大军相抗衡,最终只落得一个身死国灭的下场,好不悲惨。

抗元复宋的起义,此起彼伏,延绵不断,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要算林桂芳的义师。林桂芳的父亲林获,字元辅,号光山,曾任宋朝的琼州太守,致仕居乡。

帝昺驻跸崖山时,林获与护驾的赵宋宗室赵必次相好,结为至交。赵必次原名逊崖,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登进士,被封为柱国。

元师攻陷临安,随杨妃护二王南逃,由闽到粤最后至崖山,均与陆秀夫、张世杰等参预朝政。及崖山兵败,托嗣(长子赵良钤、次子赵良骢)于林获,乃赴海殉国。

林获担负抚养赵嗣之责,将他们匿藏在睦州东乡。改赵良钤名为林大奴、赵良骢名为林二奴。诗礼庭训,练弓习艺,常年不懈。林获有二子,次子林桂芳好义习武,与赵氏兄弟友爱相投。后来,才有起义复宋之举。

至元二十年三月,林桂芳与赵良钤、赵良骢聚众万余,在皂幕山之西的罗旁竖旗举义,抗元复宋。并号称罗平国,改元“延康“。后被元军万户王守信镇压,林桂芳、赵良钤壮烈牺牲。自此以后,反元复宋的义军越来越少,直至彻底销声匿迹。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