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其文章、书法、刻技俱精,被称为“三绝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为其自亲撰写碑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刻字,都出自名家,因此被后世称为三绝碑。
碑文对诸葛丞相的一生,作了重点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丞相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励唐代的执政者。
碑文特别褒奖诸葛丞相的法治思想,马谡因失街亭被诸葛丞相依法处斩,临刑,马谡哭着表示自己死而无怨。李严与廖立,两人都是被诸葛丞相削职流放的罪人,但他们也自甘服罪。当他们得知诸葛丞相病逝,“闻之痛之,或泣或绝”。这些均属史实,裴度据史褒评,令人信服。
碑文通篇辞句甚切,文笔酣畅,使人百读不厌。诸葛丞相之所以为后人所敬仰,是因为他的高风亮节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写照。
从武侯祠出来,风儿一路向西,一边走一边打听,想尽早投靠明教。路,他想了很多,觉得自己的名号不够响亮。
杨清风是杨过和小龙女二人在古墓隐居时起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涉足江湖,参与那些纷争与仇杀,能够清风明月地过一生,安安稳稳地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可是风儿不这么想,父亲那么英雄了得,能够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不顾生死,自己绝对不能落后。一个人在路想了很久很久,突然想出来一个石破天惊的名字——杨破天!
“好!就叫杨破天,现在是蒙古人的天下,我一定要赶走他们,破了他们的天!”风儿自言自语道,不觉加快了脚步。
大概过了半年左右,杨破天找到了昆仑山下,初来乍到,就想去找人问明教总坛光明顶的路怎么走。可是昆仑山周围行人很少,等了大概半个时辰,来了两个农夫打扮的年轻人。
杨破天前问道:“请问二位大哥,我要光明顶去,这路该怎么走啊?”其中一人答道:“我们也是去光明顶,你跟着来吧!”
杨破天也就没多想,跟着他们就走,不大会功夫就到了一个去处,房舍建筑比较陈旧,他们三人入得门来,只听外面的大门吱呀呀一声关了,冲来四五十个大汉,围着杨破天就打。
可怜的小风儿,现在的杨破天,初来乍到,就身受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