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县,县署之内。
“你可知,这封信意味着什么?”
王明读完了这封信以后,当下瞪着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却是咬着牙质问道,甚至脸上的肥肉都忍不住颤抖了起来。
尽管房间里只有他和柏武二人,可眼下他看完这封信后,却仍旧感受到了一阵几乎要心神动摇的恐惧。
出身于太原王氏的王明,自然明白世族这种东西的可怕。
世族这种东西,不是你单独打垮了某个人或者某群人,就能将他们彻底打垮的。
因为世族之间,是彼此抱团的,是盘根错节的,是互有姻亲的!
他们之间不但有利益勾结,更是有情感联系和血亲之盟!
你打垮了这一批人,也就是打垮了另一批人的表哥、舅父、侄子、外甥、老师、同学、弟子、密友等等。
更不提这武安县内的魏郡审氏,也不过是诺大的魏郡审氏的一个分支而已!
那魏郡审氏可是天底下一等一的顶尖世族!
即便在审配之后,魏郡审氏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七相这种水平的人物,可那二、三品的文臣武将却是从来都不曾少过!
而他们太原王氏虽然也是世族,可相比起来,却真是不值一提了!
眼下,即便是太原王氏中最显赫的晋阳王氏,上一代人中也不过出了王泽和王柔两个四品的郡太守罢了,其中的王泽稍微强一点,在担任太守的同时还有度辽将军这个三品将军号,可本质上却仍旧只是地方太守的那个层次!
甚至太原王氏在家世上,还不如同郡的太原郭氏。
起码人家郭淮,还是二品的冀州牧。
而为什么说王昶一担任同为四品的邺城御史,就立马被很多人认为是太原王氏崛起的开始呢?
便因为五都御史这个职位,乃是公认的位卑权重之职,通常都是作为培养有潜力的官员用的,只要担任了五都御史,两三年后便能够晋升到朝中某个三品的位置。
甚至只要不是早逝,最终出任一地州牧也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至于王明所在的祁县王氏一脉......
却是连一个四品都没有!
也就是说,他们祁县王氏明明是太原王氏大宗,却连举荐族中子弟进入大学的权利都没有了,甚至所遇到了什么事情,都得去找身为小宗的晋阳王氏帮忙!
如此,也难怪王明这些年来,一直都念念不忘地想要复兴祁县王氏了。
毕竟他们家两代人以前,在汉末好歹还是有司徒王允这种顶级的三公大臣的,换算成现在,那可就是七相这个层次了。
所以王明拿到王昶的那封信后,当下反应才会是如此的激烈。
之前他接到那份公文的时候,还颇不以为然,以为这所谓的查证也不过是例行公事,本来也只准备做做形式,把那审家人叫过来罚点钱算了。
可等他再看过柏武送来的信后,才顿时猛然醒悟了过来:
原来那王昶,竟是真想让他对付当地的魏郡审氏!
可这不是在找死么?
因为他这个七品小县令若是真发了狠,敢对这武安县的魏郡审氏人动手,那魏郡审氏在邺城的大宗却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捏死他!
更不提这魏郡审氏的背后,同时还站着无数亲近的河北世族!
史书里记载的那些酷吏,固然是动不动便屠灭豪族、惩治不法,看上去威风无比,然而这帮人最后,却都死得都凄惨无比!
又有哪个有好下场的?
莫非那王昶是以为他王明是个傻子,几番话便可以哄骗来当炮灰的么?
瞧见自家舅父的反应,柏武当下也不免犹豫了一下,随即又道:
“对了舅父,那王使君还有一番话,要我顺便转告给您!”
“说吧!”
王明当下叹口气,却是完全笑不出来了,只能随意挥了挥手,有些心神疲惫地让柏武说下去。
柏武当下便点头道:
“那王使君让我转告给叔父您,说您若是不想这辈子都只能担任一个七品的小县令,便要好好抓住这次机会,不要有任何顾忌和犹豫,要越快越严越好,并且一定要搜集出足够的罪证,并上报朝廷!”
王明听完这番话以后,却是忍不住嗤笑了起来,当下背着手,语气颇为不屑道:
“他王文舒倒是挺了解我,知道我这些年来一心想往上爬的心思,可那堂堂魏郡审氏,又岂是我这个小县令能惹得起的?我要是真按他说的做了,那怕却是已经离死期不远了,还上报朝廷?”
“等等……上报朝廷?”
说到这里,王明却是忽然发觉了一丝异常,随即便忍不住琢磨了起来,只是越想越不对劲,当下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最后皱紧了眉头,却是突然扭过了头来,向站在一旁的柏武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