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五章 齐头并进(求订阅!)  大宋枭途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蔡靖一听郭药师要投降,气愤地说:“靖誓死报国,怎么可能投降?相公欲负天子乎?天子可有对相公不起的地方?”

郭药师低下头,说:“陛下虽无对不起药师的地方,但他诛杀张觉,不信我辽人,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我与大人相交甚欢,今就如实相告,不是药师想投金人,而是辽人对大宋失望,想投金人,药师只不过是顺应民意、军意罢了,毕竟药师也是一辽人,焉知不会成为第二个张觉?”

见郭药师投降之意已绝,蔡靖取下佩刀就要自杀。

郭药师一下子将蔡靖抱住,军官赵鹤寿去抓住蔡靖的胳膊,常胜军的众军官一拥而将蔡靖的佩刀抢下。

吕颐浩转身想逃跑,被常胜军的军官们前制止住。

郭药师语气很严厉地说:“谁都不许离开这里,但有抗命者,杀无赦!”

于是,将蔡靖等人就被郭药师软禁了起来。

这天晚三更后,燕京城里忽然起火,不受控制的常胜军将士四处烧杀抢掠。

很明显,这时候的燕京、这时候的常胜军,已经无人能控制了,其中也包括郭药师。

十二月九日晚,有人向郭药师报告,完颜宗望已兵临城郊,将要入城。

郭药师赶紧率领众军官出城迎拜。

回来后,郭药师对蔡靖等人说:“太子有令,南朝官并不杀,令出城降。”

蔡靖说:“我们已经被拘执,何必再降?见时用何礼数?若少有屈辱,我必死。我若死,举家骨肉,请郭相公全部缢死,一坑埋之。”

蔡靖又叮嘱儿子蔡松年要英勇不屈。

众人都向郭药师请求:“免见太子”

郭药师说:“必须要相见。”

第二天,金军正式进入燕京城,将金国旗帜遍插于燕京各城墙之。

为了收复和治理燕京,赵佶与宋王朝自政和五年便开始运作,历经十年,付出了无数心血和钱财。

自宣和五年初,大宋从蔡仍手中接管燕京,至此还不满三年。

没经过任何抵抗,燕京就轻而易举地被金军占领。

其罪魁祸首当然是负责燕京防务的郭药师。

然而,更深层地看,赵佶与宋朝廷以及燕山府的一众官员也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十二月十一日,完颜宗望派遣萧三宝奴、王汭、张愿恭来郭药师家,会见蔡靖以及燕山府诸监司官员。

萧三宝奴是契丹人,王汭和张愿恭都是汉人,他们原来都是辽国官员,后投降金人。

他们对蔡靖等人说:“太子传语,切不要惊恐,今日之事,盖缘南朝失信。”

接着,他们谈及宋朝违约收纳叛臣张觉,以及在交纳岁币等事情经常糊弄金人等问题,言语间有指责赵佶之语。

蔡靖听完,辩解说:“赵皇乃尧舜之君,只是为群下所误。”

王汭说:“我们有御笔可以作证。”

蔡靖继续辩解说:“安知不是别人代赵皇所写?”

王汭没回答。

其实——

金军进城后,将从张觉家里搜出的御笔,与郭药师手中的御笔做了一番比对,确认两者笔迹完全一致,都出自赵佶之手。

张愿恭却不屑的说道:“既为尧舜之君,何故不知人善用,若当初留下辽东王,焉有今日之祸事?”

很多辽人都后悔当初让蔡仍走和没跟蔡仍走了,而这张愿恭便是其一,因此,他才会在此时说出这番话。

蔡靖沉默了许久,才回答说:“知人非易事,尧舜以为难。”

很显然,时至今日,蔡靖也觉得,当初赵佶最好的选择,不是逼走蔡仍,而是让蔡仍来治理燕云,如果真是那样,金人哪有胆子南侵?

……

十二月十四日,完颜阇母派王汭请蔡靖与众官员先至燕山府集合,然后集体来到宣和门外球场。

完颜阇母当众宣布:安抚使兼知府蔡靖留在燕京,转运使吕颐浩、副使李与权、提举官沈琯以及盐茶司勾当官杜时亮、从政郎监税陈杰等五人,随军同行,大军继续南下。

宣布完决定之后,完颜阇母令众官员回去各自做准备。

当初,完颜宗望在与完颜阇母、郭药师商量随军人选时,本来也想让蔡靖同行,可他们又觉得蔡靖这人很难说话,于是便放弃,决定让其留在燕京。

临行之前,沈琯去与蔡靖告别。

沈琯说:“自到燕山三年,不谓与人如此相别。前路使之招诱州军,或留以为用,乃琯死所。但尽死节守燕,终始不忘者,惟大学与琯,大学他日得见主,当与某明之。若某先得见,亦然。”

十二月十五日,完颜宗望令郭药师率千骑为先锋,大军出燕京,一路向南挺进。

起初,金人对郭药师并不信任,甚至有所怀疑,所以只令其带一千骑为向导在前面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