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的小子,说是前淮东制置使贾涉大人的衙内。某家想着当年在淮东时节,也有幸见过贾大人几面,贾大人对我们山东义军也甚为照顾。虽说现在贾大人过世了,可既然有缘遇到他家衙内,某家自然要奉承一二,所以也就带了他一路照顾,只想着等某家安顿下来,就派人送他回家。
谁知道这小子一路上花销大手大脚不说,还一直游说着某家辞了官职,与他一起重回山东去召集旧部,再把忠义军的名号给立起来。刚刚说的某家烦闷了,拒绝的生硬了一点,这小子竟然出言不逊,辱及某家父母,故而,某家一时失态,冲撞了衙内,还望衙内见谅。”
正说着时,小七已经带了几个巡街的衙役冲了进来,看见那大汉在恭恭敬敬的对着自己衙内说话,几个太白居的小二厨子也拿着菜刀、棍棒站在不远处,也就停了下来,站在一旁等着赵希明的吩咐。
赵希明听完那大汉所说之后,点了点头,说道;“既然你也是官身,须知应有体面。这次也就算了,看在你在忠义军多年,也算打过鞑子的份上,这顿饭,某家请了。”
不等那大汉致谢,赵希明回过头看着那缩在一边的少年问道:“你有杀敌报国之心自然是极好的,不过人各有志,不能强求。这位官爷既然不愿,你一再强求,就是你的不对了。何况别人记念旧情,看在令尊的面上,对你多番照顾。即使道不同,你又怎可出口伤人,这可不是我儒家子弟的做派,以后不可再如此了。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那少年恨恨的看着赵希明,只是眼下形势比人强,自忖在赵希明这里讨不了好去,半天,才恨恨的说道:“某家贾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