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饶,我非叫您饶不可。万岁呀,您躲了八宝金殿,躲不开紫禁城,我宁愿跪死在城前。”尉迟恭说到这儿,“扑通”又跪下了。
李世民靠在城门上,心里说这个蘑菇头啊,他折腾来折腾去,一会儿文武百官都跟着折腾,我怎么办呢?“尉迟爱卿,朕旨意已经传出,断无更改之理,你抓住龙袍,我也不饶,赶紧撒手。”“臣就是不撒手。您不饶,我说什么不能放您走。”“你要不撒手,朕可对不住你了。”“万岁,您说什么我也不撒手。”李世民实在没办法了,一转手,从太监的手中把龙泉剑接过来了。“嘎嘣”一按绷簧,亮出宝剑,对住身后的龙袍,“喀哧”把袍子给拉断了。尉迟恭往外一拽,用力过猛,老头子摔了个仰面朝天。再看手中有龙袍半幅。在封建年代讲究什么“割袍断义”,划地绝交。如果一个人跟一个人不好了,哪怕是君臣、弟兄、父子、师徒,不管什么,把袍子拉下一块,表示下了决心了,你走你的,我走我的,绝交。尉迟恭一看皇上狠心把龙袍拉了,那甭问,这就叫割袍断义,君臣的感情就此结束了。尉迟恭坐在地上半天,最后一狠心,老头子站起来,想起来方才程咬金说的那几句话,看来不动武力不行了,这是个贱骨头,你越求他,他越端架子。老元帅一伸手,锵啷啷从背后抽出十八节紫金鞭,往空中一举:“陛下,休怪臣无礼了。”“啪!啪!啪!”把城门打得直冒火星。紫禁城的城门一尺多厚,门上还包着铁皮,铁皮外边有碗大菊钉,尉迟恭打算凭这根紫金鞭把门给打裂,谈何容易!由于用力过猛,“喀吧”一声,紫金鞭断了三截。尉迟恭大吃一惊:“啊!”把他疼得心里乱蹦。他有几件最喜爱的东西,一是盔甲,二是战马,三是宝鞭。他又迷信。当初打好这鞭的时候,就发过誓:鞭在人在,鞭不在人亡。看来到了我死的时候了。尉迟恭用手托着花白的胡须,心里一阵难过,想了想几十年来的戎马生涯,历尽艰辛,饱经风霜,好不容易到了今天,没想到为薛仁贵,君臣感情闹到这步田地,把鞭都打折了,我还有何面目活在世上。尉迟恭把牙关一咬,心一横,把皂罗袍往脸上一蒙,喊了一声:“陛下,既然你不答应,臣也没有别的办法。我就死在紫禁城下。”说罢,他噔噔噔噔倒退了十几步,冷不了往城门那儿一冲,把脑袋运足了力量,“啪”就是一脑袋,扑通身体倒地。
李世民就在门里边。他一听这声音有点不对劲,再呆了一会儿,听着没声了。李世民一想这怎么回事,他呆不住了,开门还不敢,便顺着马道上了城,手扒垛口探出身来往下看。这一看把他吓一跳,只见尉迟恭仰面朝天在那儿躺着。“尉迟爱卿,你干什么呢,我明白,你吓唬我呢,算啦,这么大的年纪,开什么玩笑,赶紧起来吧。”叫了半天毫无反应。李世民心里疑惑,赶紧从城上又下来了,命令太监把门开了个缝出去看看。两位有经验的太监把门轻轻开开,来到老元帅面前,把袍子给撩开一看,吓得魂不附体:“万岁,了不得了,老元帅死了!”
这一句话真好似晴天霹雳,李世民只觉手脚冰凉,赶紧从紫禁城走出来,扑到老元帅面前,仔细一看,可不是吗,把脑门子给撞塌了,花红脑子迸得哪儿都是。李世民也是重感情的人,他没想到尉迟恭为国建功立业,没死敌人手里,今天为了给薛仁贵保本,撞死在紫禁城下。李世民追悔不及,抚尸痛哭。
正在这时候,程咬金赶到了。他一看就是一愣:这不是皇上吗,搂着谁?紧走几步近前低头一看:“大老黑,怎么了?哎呀,你脑袋上怎么弄个窟窿啊!”他也哭开了。哭着哭着程咬金一转身赶奔外边给大伙儿送信儿去了。
程咬金来到外边,一阵嚷叫:“可了不得了,老元帅被皇上打死了!”这一句话震动人的肺腑,文武百官一阵大乱。尉迟宝林、尉迟宝庆、尉迟宝怀三兄弟一听,当时就背过气去了。大伙儿好不容易把哥儿仁救醒,他们一蹦多高:“无道的昏君,李世民,这才叫官逼民反,像你这种人保你何用!反了!反了!赶紧给我带马抬枪!”这三个人都有能耐,手下都有亲兵和家丁,一声令下,亲兵和家丁把马匹、兵刃给拿过来了。三个人乘跨坐骑,操起兵刃往金銮殿上就杀。谁没有仨好的俩厚的,尉迟恭那么高的威望,交了那么多的人,替尉迟恭不平的大有人在,程铁牛、程万牛抡斧子上马也加入战团,整个金銮宝殿就乱成一片了。